发表于 2009-03-03 00:54:07
byhttp://blog.ifeng.com/article/2293366.html
是或不是佛教徒是以有无皈依三宝来区别,作为一个佛教徒基本上应先了解什么是三宝。若对三宝不了解或有错误的了解,就谈不上皈依三宝。(在这里,有些地方将以因明的方式来阐述三宝,以便能以逻辑性的方式完整的阐述三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在有些人说的归依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这是错误的。要皈依的是了义的佛,了义的法,了义的僧。有些人又说要皈依一切善,这也是错误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善法都是要鼓励及学修的(皈依法之后,不可以违背一切善法),但不一定可以皈依,大悲心、菩提心等也不一定可以皈依,因为未出世间的大悲心、菩提心等不可以皈依,如大乘之成道(得道)者是悟空性比量的境界,虽不是一般的凡夫,是属于大乘菩萨,可以顶礼但不可皈依,因为是属于未出世间。
皈依的对象,不管是佛宝、法宝还是僧宝,都属于出世间。能皈依的唯有出世间的善法。所皈依的法是生生世世的,所以皈依的法一定要是出世间的法,也就是道谛和灭谛。三宝就是出世间的法,也就是道谛和灭谛,以道谛和灭谛来消除集谛和苦谛的障碍。道谛是出世间的无常法,灭谛是出世间的常法,也就是胜谛。灭谛唯有空性,是常法,也是无为法。道谛包括了所有出世间的无常法,即出世间的有为法。道谛的法又分为方便和智慧。方便比如出世间的悲心、大悲心、大慈心、菩提心等等。智慧比如出世间的悟无我的智慧、悟二空的智慧以及悟空性的智慧等。
佛宝是无形等八功德之究竟皈依处。只要是佛与佛的续都是佛宝。佛宝可以是补特伽罗(生者),也可以是非补特伽罗(非生者)。化身佛、报身佛、法身佛都是佛宝;释迦牟尼佛的手、耳朵、鼻子等等都是佛宝;佛的菩提心,大悲心、慈心等也是佛宝。平常的佛像不是佛,也不是佛宝,但代表佛宝,所以必须依靠观想来观想出佛宝,观不出来就没有了。
法宝是知解等八功德,是出世间的非补特伽罗(非生者)的法。只要出世间的法,而且又不是补特伽罗的法,就一定是法宝。如佛的语言,佛的大悲心、佛的菩提心,圣者菩萨的大悲心、菩提心,出世间的智慧等等都是法宝。平常的经书不是法宝,但代表法宝,所以必须观想知解等八功德才有真正的法宝。
僧宝是已出世间未成佛的补特伽罗,如阿罗汉、辟支佛,初地菩萨至十地菩萨。僧宝不一定是僧人,也不一定要是人。只要是出世间之未成佛的补特伽罗就一定是僧宝。只要是未出世间的,就算是僧人,也一定不是僧宝。那为何顶礼僧人?因为僧人具有出家戒的因故,可以视他为释迦牟尼佛而顶礼。如果有清净出家戒之未出世间的比丘,可以以四个(表僧团)来代表僧宝,但不是真正的僧宝。
佛宝和法宝是四有法。一有:是佛宝也是法宝的,如释迦牟尼佛的语言是佛宝也是法宝;二有:是佛宝不是法宝的,如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但不是法宝;三有:是法宝不是佛宝的,如初地菩萨的菩提心是法宝但不是佛宝;四有:不是法宝也不是佛宝的,如初地菩萨不是法宝也不是佛宝,因为初地菩萨是补特伽罗,所以不是法宝,而且是未成佛的圣者,所以不是佛宝。
佛宝与僧宝是相违的法,如果是佛宝,就一定不是僧宝;如果是僧宝就一定不是佛宝。
僧宝和法宝也是相违的法,如果是僧宝,就一定不是法宝;如果是法宝就一定不是僧宝。
僧宝和僧人是四有法:一有:是僧宝也是僧人,如阿罗汉、初地菩萨所现化的僧人;二有:是僧宝不是僧人的,如初地菩萨所现化的狗仍旧是初地菩萨但不是人;三有:是僧人但不是僧宝的,如凡夫的僧人是僧人但不是僧宝,因为未出世间故;四有:不是僧宝也不是僧人的,如法宝不是僧宝也不是僧人。
那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未成佛之具有菩提心者。菩提心与有菩提心者是相违的法,因为只要是菩提心就不是具有菩提心者(生者),因为菩提心没有生命(如释迦牟尼佛的菩提心),而具有菩提心者是有生命的,如释迦牟尼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