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藏传佛教嘎档派回應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的聲明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ang-chuan-fu-jiao-ga-dang-pai-hui-ying-da-lai-la-ma-xi-cang-zong-jiao-ji-jin-hui-de-sheng-ming/164038393608279?ref=mf#

== 本文複製開始 ==

綠教回應: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的聲明等 (2010/10/3)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聲明

資料來源: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關於:綠教、噶瑪 巴等問題的澄清)

2010/9/24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说:

" 本會近日接獲不少佛弟子詢問「中華台灣藏傳佛教聯合總會」及所謂綠教或「五大教派」、噶瑪巴的問題等。鑑於持這類疑慮的信眾很多,不易一一回復,除有關 「中華台灣藏傳佛教聯合總會」的問題,本基金會先前已有聲明、於此不再贅述外,今針對其他內容透過網路媒體向大眾說明如下︰

一、西藏佛教只有寧瑪、薩迦、噶舉和格魯四大教派及其法脈傳承,即中文俗稱紅、花、白、黃四大教派。”

以下問答方式,由近善問曰以(Q:)表示之,由(綠教)嘎檔赤慶仁波切(第二十五世大乘法王)答曰以(A:)表示之

※Q:請問法王西藏佛 教只有寧瑪、薩迦、噶舉和格魯四大教派嗎?

A:非也。

Q:為何非也。

A: 因為由玖拿巴智慧勝幢大師於西元1326年所創 玖拿派(他人錯音為:覺囊派)至今仍完整存在,而且嘎檔派給卸阿慶獎秋耶謝(西元1074 - 1164)(菩 提慧)於西元1148年在西藏堆龍德慶縣所建諾孜頂寺,至今亦未曾改 變過之保存完整嘎檔派寺,故嘎檔派亦沒有完全消失也。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说:

二、西藏佛教注重傳承,法脈傳承的延續不容中斷,一旦法脈中斷,則無法恢復。即使這些法脈傳承留有文字經典,但猶如沒有靈魂的軀體,法脈傳承所具有的加持 力已不復存在。 西藏佛教中的嘎檔派,是阿底峽尊者來藏弘法,由其弟子仲頓巴創立的。早在西元十五世紀宗喀巴創立格魯派後,嘎檔派的寺院大都轉化為格魯派寺院,其法脈傳承 則被薩迦派、噶舉派和格魯派納入各自的傳承中,嘎檔派已經不復存在。而且由於已經有幾百年沒有傳人,因此也沒有恢復的可能。故那些以藏傳佛教名目行騙者, 總是千方百計、牽強附會地編造傳承故事。但真正瞭解藏傳佛教的人都知道,只要去查證,藏傳佛教的清淨法脈傳承是非常嚴謹清晰,而且可供檢視驗證,並非可以 隨意冒充。

Q: 請問真的西藏佛教注意傳承嗎!?

A:是也。

Q: 請問一旦法脈中斷,是否無法恢復?

A:非也。

Q:為何非也?

A:因為若有人欲恢復彼法脈而修其他有傳承之法獲得大成就時,可以從持金剛或從手握金剛等傳承祖師足下接受完整法脈且加持力更強,故其傳承稱為近傳或近近 傳也。

Q: 請問嘎檔派是種敦巴大師所創的嗎?

A:非也。

Q:為何非也?

A:嘎檔派乃阿帝夏大尊者親自開創也,因為阿帝夏大尊者於藏曆水乾馬(1042)年6月8日上午八點寫完菩提道燈論,故彼日乃成為嘎檔派之開創日,所以非種敦巴大師創立也。

Q: 為何嘎檔派分為上嘎檔派及下嘎檔派!?

A: 上嘎檔派乃種敦 巴大師於西元1056年建立熱振寺,而廣大弘揚菩提道燈論,故其派 稱呼為上嘎檔派。由拿措大譯士弟子給卸洽俗瓦於西元1057於炯秋建立洽俗寺,亦稱:拉俗寺,而廣大弘揚菩 提道燈論,故其派稱呼為下嘎檔派。即是彼二寺之上下稱呼乃依地理上下而取名之,熱振寺乃建於地形稍微高處,洽俗寺建於低窪處也。

Q: 種敦巴與洽俗瓦是否師徒?

A:非也。

Q:為何非也?

A:因為給卸洽俗瓦僅繼承從阿帝夏大尊者直傳於拿措大譯士之菩提道燈論等阿帝夏大尊者諸傳承之外,從來不去任何嘎檔派之給卸求法,故非為師徒也。

Q: 請問為何嘎檔派之寺院大多轉為格魯派之寺院?

A: 據歷史記載,因為嘎檔派之出家人達布拉吉大師自創白教,故令嘎檔派衰。花教統治西藏時,依權勢將嘎檔派的大多數寺院佔為已有,且混雜非嘎檔派的法於嘎 檔派而令嘎檔派大衰,白教信徒打敗花教而統治西藏時,亦令甚多嘎檔派之寺變為白教之寺,而令嘎檔派大衰,剩餘嘎檔派之寺轉為黃教的原因乃宗喀巴大師雖身為 嘎檔派出家人,然而自創黃教亦稱新嘎檔派,故令純嘎檔派衰亡,至於宗喀巴大師令嘎檔派衰亡之原因乃非使用武力而是純天意。即使紅教亦魚翁得利般霸佔甚多嘎 檔派之寺院。

Q:請問嘎檔派不復存在了嗎?

A:非也。

Q:為何非 也?

A:因為看第一世達賴喇嘛、第二世達賴喇嘛、第五世達賴喇嘛、第一世班禪喇嘛洛桑趨吉嘉財、嘎慶耶謝嘉財、則美仁波切等甚多具量上師書中常提他們是嘎檔派 之修行人,故純嘎檔派雖看似無存,然而嘎檔派之傳承完整保留至今,因此實際上嘎檔派至今依然存在也。

※Q:請問當今持嘎檔派完整傳承者依尊則美仁波切、依尊乃瑪洛趨仁波切及三界具心救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等黃派、花派、白 派、紅派及玖拿派之上師們及信徒們,是否嘎檔派之修行人?

A:非也。

Q:為何非也?

A: 因為,他們都以各自教派之不共法門做為主要修行對象,且將嘎檔派之 法乃視為己派 不完整之處,須補缺之要訣而使用。尤其嘎檔派之菩提道燈論內容三士道次及修行法門,乃其他派若不學則無法獲得大寶三身位。故而那些其他派人士,亦常自稱為 嘎檔派之修行人也。因此,至今若無嘎檔派,則那些具量上師們是騙人的嗎?

※Q:請問,修嘎檔派法門之那些有名的上師們,是否嘎檔派之修行人?

A:非也。

Q:為何非也?

A:雖他們皆修嘎檔派之法,然而不專修阿帝夏大尊者所創的嘎檔派之不共 法門及不共傳承,故不能算嘎檔派之修行人也。

※Q:請問 是否有嘎檔派之修行人,又何為嘎檔派之修行人?

A:有也,僅修阿帝夏大尊者所傳之菩提道 燈論的內容“三士道次”等尊者父子法門而不修紅教、白教、花教、黃教、玖拿派等法門之人,皆為嘎檔派之修行人,故成為最純潔嘎檔派之人。

※Q:請問嘎檔派之修行者是否不可接觸其他教派呢

A:非也。

Q:為何非也?

A:因為,嘎檔派乃他派無有之菩提心口訣之主,故不僅以盡己力尊重、恭敬、護持所有跟隨釋 迦牟尼之教派,甚至非內教之派系需要幫助之教派及所有具心,亦必須以盡心盡力去幫助,該幫助之諸具心乃作為嘎檔派之信徒的責任。

※Q:請問嘎檔派之信徒,是否可以去學他派之法

A: 若阿帝夏大尊者所開闢之德無比玖浯嘎檔派之三士道次、菩提心口訣、 變過中派見、堪令諸具心速速獲得持金剛位之續王具德集密、勝樂,尤其令諸具心速速極速極速堪能獲得持金剛位之獨一無二之至極機密無上法門嘎檔十六圓點等, 當今世上唯一成為釋迦摩尼教之最精華菩提心口訣之主宰之德無比玖浯嘎檔派的法無法令滿足,則可去學他派也。

※Q:請問法王您持有嘎檔派之機密傳承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及其他仁波切所持 有機密傳承是否相同

A: 雖然從阿帝夏大尊者所傳之嘎檔十六圓點等嘎檔派甚多機密傳承至今流 傳於紅教、白教、花教、黃教、玖拿派等,然而黃教所具有之嘎檔十六圓點傳承乃最完整,因此我與三界救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之嘎檔十六圓點傳承皆來自於依尊赤 獎仁波切蓮花舞之自在持金剛也。至於其他黃派非繼承依尊赤獎仁波切蓮花舞之自在持金剛者,乃與我之傳承不相同也。

※Q:請問法王您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所得之傳承雖相同,其傳承之加持 力是否相同?

A:非也。

Q:為何非也?

A: 因為依尊赤獎仁波切雖除其依缽繼承者依尊則美仁波切外,所有弟子中 視救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為最佳弟子,而特別單獨傳授嘎檔十六圓點等甚多珍貴法於救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因此救主所傳授於他人之百分之九十黃派之法皆從其大 恩上師依尊赤獎仁波切而來,然而眾人皆知依尊赤獎仁波切年邁時,救主常常與上師作對,而令其上師不歡悅,故依密續之誓言而言,則救主之大多傳承乃成為隔夜 食物般無加持力也。

※Q:請問為何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對其主要上師依尊赤獎仁波切作對?

A:因為大寶救主聽信小人及鬼神的讒言,而禁止其上師供黃教不共護法嘉 慶讀吉秀登(大王金剛具力),有些人亦稱為雄登、雄天、兇天等之神,於是其上師則覺得此舉動乃莫名其妙、無稽之談… …與理不合等等等… …,而不接受救主之要求,且示現極不歡悅。

※Q:請問為何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禁止供秀登?

A: 雖救主之真正目的,我不清楚。然而以情況判斷而言,則彼秀登乃特殊 財神,故黃派大多數信徒及花派、某些白派、某些紅派等無數內外教之信徒,皆內心崇拜嘉慶讀吉秀登而得事業順利、萬事如意,因此其嘉慶讀吉秀登之名氣掩蔽於 救主之威望,且從救主第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就有這樣的問題也。總之,外表看起來救主的做法,令西藏各教派團結,而讓黃教內亂之一種高度政治手段,實際情況而 言,救主每次蒞臨於印度南部嘎登寺(甘丹寺)時,都親自前往朝拜供奉秀登神像之赤獎喇然(公署),因此此舉動乃與古代元朝、明朝、清朝之那些信奉密教國王 及國親王舅等作法是相同也。

※Q:請問法王,是否達賴喇嘛最近幾年常說已無供奉秀登嗎?

A:雖聽說是如此,然而修密宗之人平常不會洩露自已所修之法門,因為密 宗乃需以至極密秘方式而修之法門,故修東則說西,修西則說東,因此無法從其行為及舉動是看不出真面目也。

※Q:請問法王,是否您以前亦供奉秀登的呢?

A:是也。

※Q:為何現今不再繼續供奉秀登呢?

A: 因為於西元2008年1月1日起,正式重建嘎檔派,故我所具他派之所有傳 承,從當日起今後不再傳予任何人,因為若傳予他人或混於嘎檔派,則令嘎檔派會導致快速衰敗,且無法恢復完整的嘎檔派,因此如形影不離般從小保護我的嘉慶讀 吉秀登等他派之諸護法,皆從光復嘎檔派開始,痛心割捨而禁止德無比玖浯嘎檔派供養他派之護法。

※Q:請問法王是否每月會供時,供養六族具心呢?

A:是也。

Q:為何呢?

A:因為供養成母諸具心乃報恩,且令其解脫三界苦海,所以無論是上之醒 盛,下之地獄具心,皆為供養之對象也。

※Q:請問法王若作會供是否變成供秀登及鬼神等他派之護法?

A:是也。

Q:為何呢?

A:因為供養時,無法排除秀登及鬼神等他派之護法也。

※Q:請問法王,是否達賴喇嘛之剃度師熱振仁波切、傳善戒戒師大札仁 波切、傳乞善戒之岭仁波切、他們三位的上師帕崩咖迪慶尼布、康薩仁波切、大舖仁波切及色恭仁波切昂旺促誠敦登等黃派之最大仁波切都是供秀登是嗎?

A:是也。

※Q:請問法王,嘎檔 派已經不復存在,且已經有幾百年沒有傳人是這樣嗎?

A:非也 。

Q:為何非也?

A:當今世上只要持有嘎檔派法脈及傳承之無論黃派、紅派、白派、花派等諸上師及信徒們,皆為嘎檔派之傳人,因為彼諸持有嘎檔派之傳承故也。

Q:請問,嘎檔派沒有恢復 的可能嗎?

A:除了我以外,其他人是沒有能力可以恢復嘎檔派。

Q:為什麼?

A: 因為我具有嘎檔派所有傳承,且眾人皆知從西元1984年開始著手籌備恢復嘎檔派的事,然而與黃教感情甚深,所以在西元2007年因救主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及 其派系之黃派人士最激烈手段排斥及毀謗,故而於西元2008年1月1日甚極歡悅公告重建嘎檔派,至今亦有上萬出家人及尼泊爾嘎檔寺、大乘寺、大樂寺、彭措 岭寺、台灣大樂寺等甚多純嘎檔巴之寺及無數信徒也。總 之,不僅已完整恢復純嘎檔派,而且世界各地嘎檔派之佛學會亦有近百。因此,嫉妒 嘎檔派(綠教)之人士乃睜眼說瞎話,甚極可憐,願阿帝夏父子等嘎檔派之諸上師,速速救救那些毀謗綠教人士吧!

Q:請問法王,藏傳佛教之 法脈皆清淨嗎?

A:非也。

Q:為何非也

A:因為師徒之間出問題之法脈乃最不清 淨,因為破誓之原故。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说:

三、 「中華台灣藏傳佛教聯合總會」所謂「特別是赤珠仁波切帶領開始復興嘎檔派傳承法脈」等的說法,與事實不符。 所謂「赤珠」是原甘丹寺強孜札倉(北學院)的僧侶,在謀取「轉世」身分未果的情況下,公然違背西藏流亡政府的政策,透過蒙藏委員會前來台灣。在台灣期間自 稱「赤珠」,並與一女性發生性關係而破戒還俗。其後,他不僅沒有如一般人那樣以知恥之心羞愧地脫下僧服,反而變本加厲地自封「大乘法王」等頭銜,並將其左 右的追隨者封為「活佛」,而這些所謂的「活佛」,如同赤珠作為,不斷地變換「轉世」身分,層層加碼,如同兒戲。其作為與先前曾宣稱自己是多傑羌(金剛持) 轉世的義雲高集團的欺騙手法如出一轍:舉凡自封法王活佛、假冒佛法行騙、穿著僧袍違犯戒律等行徑,不僅損害了藏傳佛教的形象,而且也欺騙了台灣的善男信 女。

Q:請問法王,是否因謀取「轉世」身分未果的情況下,公然違背西藏流 亡政府的政策,透過蒙藏委員會前來台灣的呢?

A:非也。

Q:為何非也?

A: 第一、吾之轉世身份不僅被救主達賴喇嘛所認證為色恭赤珠,且秀登護法、斯朝護法、乃烔護法、釓董護法、玉竹瑪護法及岭仁波切等九位上師及護法所認證。

第 二、雖救主達賴喇嘛禁止西藏的各宗派,尤其黃派三大寺之高僧大德前往台灣弘法,然而我知道救主達賴喇嘛不久自已會來台灣弘法,因此救主達賴喇嘛最討厭之 人“咕嚕迪瓦仁波切”等幾位仁波切建議下前來台灣弘法。總之,我做什麼,救主達賴喇嘛就會跟隨我做,譬如:我來台灣弘法,他隨後來台灣弘法;我禁止大乘寺 等密宗寺於大殿吃葷,救主達賴喇嘛亦隨我禁止黃派之三大寺院等於大殿吃葷;我光復嘎檔派,而救主達賴喇嘛亦隨我廣弘嘎檔派之法等等 。

附註:大乘法王在黃教三大寺之一甘丹寺以黃教最大級活佛身 份留學時之照片

Q:請問法王,您是否曾經 破戒而還俗過嗎?

A: 沒有。若嫉妒毀謗我之救主達賴喇嘛派係之人士有什麼堪為三寶作證之人證、物證,則歡迎隨時公告於天下,若無法令三寶作證之不實謠言,乃成為墮落於地 獄、餓鬼、畜牲等輪迴之因,因此若信因果則敬請僅慎為佳也。總之與我居心不良之人除了救主達賴喇嘛以外,任何人皆會倒楣,令其倒楣乃非我之本意,而是諸具 慧眼之護法及天龍八部等諸具誓言鬼神以慈悲令其倒楣,而給予懺悔的機會,若不懺悔,則曾經有一位哲蚌寺洛色岭學院之帕喇康參的某某仁波切嫉妒而毀謗我,因 此在往家鄉途中被車子輾過且五臟六腑散落於地而亡也。甘丹寺獎孜學院帕喇康參格西阿格,亦曾經護救主達賴喇嘛之心,而前來我之處所罵我供鬼者等等惡毒言 詞,因此回鄉探親時,從馬上摔落於地且頭亦撞石成碎裂而亡。初來台灣弘法時被名為羅桑某某老師之居住台灣的西藏人,毀謗我且寫信給救主達賴政府說,我是台 灣的特務等等甚多不實之話,因此不久其妻在尼泊爾車禍而亡,死得很悽慘、其女兒亦家破人亡、其兒亦常犯法而入獄,其本人亦罹患癌症而受甚極痛苦。我在台弘 法期間慫恿蔣姓女子陷害我之明某某仁波切,亦受患中風病長期之苦。我在台弘法期間曾欲陷害我之周某某喇嘛,亦被其信徒告詐欺而受數年牢獄之苦。我在台弘法 期間被嫉妒我弘法之人士利用之蔣姓或楊姓善良女子,亦不知被那些人士何目的而告我強暴,雖然其懺悔求我原諒她,吾亦原諒她,然而年紀輕輕之善良 蔣姓女子亦不久罹患癌症且受甚多年之據烈痛苦而亡。雖救主達賴派系甚多仁波切及格西以護主之心,違背因果而亦從西元1996~2008年修甚多誅法而欲滅 我,然而我乃修菩提心及不離本尊具德金剛令怖之猷釓士,故而那些修誅法欲滅我之人士,皆得各種怪病或法會當場掉落於火灶 而亡等等得現世報應也。雖以凡人而言,那些人之遭遇乃活該,然而吾乃嘎檔派 (綠教)之修行人,故不但沒有高興那些人之遭遇,反而吾之內心甚極難過,凡是因果不虛假,因此我亦無可奈何。

Q:請問法王,為何嫉妒毀 謗您之達賴喇嘛不會受到懲法?

A: 因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達賴喇嘛,乃世上對我最大恩之人,所以只要他多活一天,對我是有利的,因為他老人家每日眼睛一睜開,就會想到成為他之最大敵的 我,而幫我打免費廣告,似如嘉慶讀吉秀登般讓全世界人知道我的存在及我所重建之嘎檔派(綠教)的事實,因此似我無雄厚財力之人而言,被救主達賴喇嘛及其派 系替我付數億美金之免費廣告,乃成為重建嘎檔派(綠教)之無比恩典,所以我從內心日日祈求阿帝夏大尊者等嘎檔派(綠教)之諸上師,令救主達賴喇嘛及其信徒 們獲得萬壽無彊、福如四海,於速速得最大菩提。總之,救主達賴喇嘛乃成為吾之最親的人,吾亦成為救主達賴喇嘛最親的人,因為我們兩位從早至晚都互相想如何 對立而令總勝教尤其德無比玖浯嘎檔派(綠教)興盛於十方之事,所以吾二位互念乃遠遠勝過正在熱戀之男女的互念也。不僅如此,救主達賴喇嘛時常蒞臨於吾夢境 而與我互相說法,吾亦時常派遣嘎檔派之八十白色等護法前往於救主達賴喇嘛夢境,令救主達賴喇嘛廣大弘揚嘎檔派之法於白教第十七世噶瑪巴仁波切等白派信徒、 第一O二任黃教教主日宗仁波切等黃派信徒、花教教主及花派信徒、紅教掌門者處謝仁波切等紅派信徒、玖拿派信徒、顯教信徒也。

Q:請問法王,您是否是自 已自封為大乘法王呢?

A:不是。

Q:為什麼不是呢?

A: 因為,我有前世,而且從釋迦牟尼至今,我都是以有名的出家或有名之菩薩身份來到這個世界度化具心,因此,以吾之前一世曾經被明朝永樂皇帝封為大乘法 王,不僅如此,吾此生亦尼泊爾建立大乘寺而持其法王位,所以我乃成為名副其實的大乘法王,若救主達賴派系能拿出證據,我沒有前世及不是被永樂皇帝封為大乘 法王轉世及尼泊爾大乘寺之法王,則吾可以承認自封及沒有前世也。

Q:請問法王,您是否有資格認證其他人為仁波切嗎?

A:當然有也。

Q:為何有也。

A:因為救主達賴喇嘛等黃派及其他派之轉世仁波切皆被似吾這樣地位者或比我更低地位者所認證也。

Q: 請問法王,西藏歷史有沒有漢人被認證過轉世仁波切呢?

A:當然有也。

Q:為何有也。

A:因為西藏甚多高僧發願投胎到漢人家,而被黃派依尊第三世赤獎仁波切等具量上師找到的甚多漢人轉世仁波切也。

Q: 再請問法王,西藏歷史有沒有女性被認證過轉世仁波切呢?

A:當然有也。

Q:為何有也。

A:因為,很多高僧發願投胎女性身份而度具心,故有被紅派、白派等認證之甚多也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说:

四、 那些穿綠帶僧袍,自稱藏傳佛教「嘎檔派」或「綠教」者,猶如無源之水,沒有任何歷史傳承或佛教經典基礎,更關鍵的是他們的傳承並非真實存在。 如上所述,「赤珠」是一個已經破色戒還俗而不具有出家僧侶身分的俗人,其所謂的嘎檔派傳承也是自行編造出來的。因此,所有追隨「赤珠」及其所謂傳承的出家 或在家信眾,其所接受的所謂教法傳承或戒律誓言等,其實是無中生有,而且是無效的。尤有甚者,他將世間鬼神視為皈依處,就已完全悖離佛法僧三寶的皈依,不 再是佛弟子;故其所 「說法」其實是貌似佛法,而非佛法。

註:第四項次之內容當中質疑部份,已於前面回應過者,皆不再重覆回應。

※Q:請問法王,嘎檔 派或綠教者,是否猶如無源之水嗎?

A:非也。

Q:為何非也?

A:因為,我們具有嘎檔派之完整傳承,且如大海般嘎檔派之諸書籍亦保存完整,故而成為如眾河之源大海般也。

Q:請問法王,紅派、花派、白派、黃派、玖拿派,是好的教派嗎?

A:皆是也。

Q:為何皆是也?

A:因為彼諸教派皆為內教之支派也。

Q:請問法王,任何人都是否可以自創或重建宗派嗎?

A:當然可以也。

Q:為何呢?。

A:因為宗教信仰自由,且開創佛教之釋迦摩尼、開創基督教的耶蘇、開創紅派之蓮花源處(蓮花生)大師、開創嘎檔派(綠教)的阿帝夏大尊者、開創白教之達布 拉吉大師、開創花派之昆釓昵布大師、開創黃派之宗喀巴大師等諸開創宗派之諸人,悉皆隨已意而開創也。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说:

五、 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領袖噶瑪巴(台灣稱大寶法王)的地位是無可質疑的,是根據噶舉派傳承所特有的認證模式確認的,而且也獲得達賴喇嘛尊者和西藏境內外 噶舉派及其他各教派僧俗的承認。但「中華台灣藏傳佛教聯合總會」大會手冊中(第23頁)不僅將噶瑪巴與其他轉世相提並論,甚至公然宣稱「雙方還沒有正式取 得歷任噶瑪巴的黑帽和錫金龍德寺的繼承權之前,雙方都缺乏正當性」。 要知道,噶瑪巴的身分並不是由中國、不丹等各國政府承認與否來決定,更不是以是否具有黑帽和錫金龍德寺繼承權來決定。 所謂的黑帽僅僅是蒙古皇帝供養給上師噶瑪巴的禮物,由於是皇帝的供養而珍貴,但卻與噶瑪巴身分的確認毫無關係。而錫金的龍德寺充其量不過是前世噶瑪巴流亡 避難的臨時駐錫地,在噶瑪巴的身份及傳承認定上不具有任何特殊地位或權威性。 眾所周知,標榜宏傳藏傳佛教的「中華台灣藏傳佛教聯合總會」實際上是以上述所謂嘎檔派為主的團體,將西藏佛教領袖的地位或認證等重大議題,物化、貶低到是 否擁有帽子或某寺院等問題,從而庸俗化西藏佛教,以混淆視聽,遂行其特定目的。本會對加入該會的諸噶舉派中心竟然認同或放任這種說法公開散布,深感遺憾並 表無法茍同。

※Q:請問法王,兩位噶 瑪巴哪位是真的呢?

A:我不知道。

Q:為何不知道呢?

A:因為非我派之事也。

以上係本基金會就「綠教」、噶瑪巴等問題的統一明確之說明,以正視聽。

註:以上全文內容歡迎轉貼於部落格、FACEBOOK 等各類型個人網路之頁面使用,請保持本文之完整性,如僅截取部份段落而斷章取義對任何人之傷害毀謗者,我方將保有法律追訴權,以此重申。

國 際嘎檔巴(綠教)總會

== 本文複製結束 ==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如理依止与即身成佛

若有受密法上师的灌顶之后,是有可能即身成佛的。但是有可能不是“一定”。在显教,入道后尚需三大阿僧祗劫来圆满福慧二资粮才能成佛,而入道前更需无量无边的时间才能入道。密法虽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并且可以即身成佛,但是连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入道后都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来圆满所有的资粮,可见成佛不是容易的事。

若要仔细的讲解如理依止上师,那要把三藏十二部经都包括了,所以以下只做略讲。

首先,依止的上师必须是具量者,密法的上师必须满足30个条件,最略也要四分之一。若依止的上师不具量,那连成就都不可能,更不用说成佛了。所以首先要选对具量的上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智慧和善根来辨别,若智慧和善根不够,也就不可能了。而今世的智慧和善根都是我们累世修持而来,所以若没有前世的修持,今生也就不可能有如此的智慧和善根来辨别上师具量与否。今生与来世也是一樣的道理。

拥有具量上师之后,是不是“如理”依止就一定能即身成佛?这个“如理”并不象字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如理依止并不只是指100%的虔诚,许多学佛的人很虔诚,但是大多都对“佛”不了解,这样的情形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如理”出现的。大部分人所谓的如理依止也不过是对上师恭敬,时不时地供养上师。 若对佛法不圆融通达,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如理依止”出现的。如理的“理”是“教理”,所以若是对教理不通达,怎么可能“如理”。所以真正的如理依止在通达教法后才有可能出现。一个人若能通达教法代表这人与众不同,有着非常深厚的善根,是累世所修而来。一个人若通达教法后能按照教法所说如理依止具量上师的话,就能快速的圆满成佛的资粮,离成佛也就不远了。但是现今一般人都善根薄弱,对教法不清不楚,听了记不住,听了也听不懂或者一知半解,记住一些却又做不来,怎么会有真正的如理出现呢,更何况是成佛?

成佛需要清净二障和圆满福慧二资粮,使三身功德圆满。二障即烦恼障和所知障,二资粮即成佛的方便资粮和智慧资粮,方便资粮如出世间的悲心、出世间的大悲心、出世间的慈心、出世间的大慈心、出世间的菩提心等等,智慧资粮如悟无我的智慧,悟二空的智慧,悟空性的智慧等等。三身即化身、报身和法身。化身分为殊胜化生、生者化身和巧化身,报身分为有生命的报身(在报身佛国土)和无生命的报身(诸佛的语言),法身分为光明法身和自性法身。

那怎样才能清除二障,圆满二资粮呢?是不是非常虔诚,对上师非常恭敬,恒常供养就可以呢?释迦牟尼佛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予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所以诸佛不是用水来洗净我们无史以来所造的恶业,也不能用手来除掉我们的痛苦,更不能把诸佛所证得的功德转移到我们身上,唯有宣扬法性谛来令我们解脱并成佛。这里的法性谛指的是出世间的道谛和灭谛(胜谛),只有以道谛、灭谛来灭掉集谛和苦谛,来去除成佛的障碍。真正的如理依止上师也就是与诸佛相应,与道谛、灭谛相应,并不是盲目的虔诚。作为凡夫的我们深受八法污染及累世恶习缠缚,若只是虔诚恭敬,也只是只能累积一些善根而已。

如理依止的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上师就是佛。在密法中上师是持金刚,是诸佛总体,也代表佛法僧三宝,若没有上师,也就没有诸佛和三宝。但是现今许多人连佛和三宝都搞不清楚,那又怎么会认识上师呢?我们口中会说“上师是佛,是诸佛总体,也是佛法僧三宝”,但是,真正透彻了解这些的寥寥无几,若不能真正了解,那观想时就不可能真正的观出上师。观想时我们所观的上师是佛,上师的智慧光明法身佛,上师的本性是自性法身佛;上师的身功德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语功德是六十四妙音,意功德是二十一种无漏慧;上师的大悲心是观音,上师的菩提心是金刚萨埵,上师的大慈心是弥勒,上师的大行是普贤,上师的身、语、意分别是四臂观音,红黃文殊以及大势至金刚手,上师的五慧是五方佛,上师的眼根是地藏,鼻根是虚空藏,耳根是金刚手,舌根是红观音,额间是除盖障,脐间是普贤,上师的筋、脉等是菩萨,上师的毛孔是二万一千个罗汉,上师的每一个毛孔充满着诸佛国土,诸佛国土中又充满諸佛…, 所以光中化佛无数亿。 所以就上师是佛这一点,就包含了三藏十二部经的所有精华。

如果我们真正的如理的依止上师,那其实需要真正的观出上师的三身。上师是佛,是诸佛总体,没有上师就没有诸佛,因为诸佛都是上师的法身慧体所现化。上师是尽一切过失,得一切圆满,在现实生活中,上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清净圆满,都是道谛的甘露所现化。譬如上师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佛语,是报身佛,就算是上师的呵斥和辱骂都应该如理的观为报身佛,上师的所有物品是化身佛,上师之眷属亦是上师化身都是上师的法身慧体所现化。所以为什么以前有位祖师说“上师的呵斥是加持,上师的责打是灌顶”,因为既然上师是清净圆满的,是诸佛总体,那么上师所作的一切必然是清净圆满的,都是法身慧体所现化。我们给上师奉座时可以观想为上师献上狮擎宝座,为上师奉茶时可以观想以遍满虚空的甘露所现的茶来供养上师,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此类推,这才是真正的如理依止上师,也是能真正让我们快速成佛的捷径。

密法成佛快是因为可以通过观想来成熟各种资粮,但是若观想不清楚,资粮就累积的慢。若观想时能清楚明朗的观出上师的三身功德,然后上师融入自己,自己与上师无二无别,从而发挥上师,也就是诸佛的所有功德,这样就能快速累积成佛的资粮。

以上只是简单讲解什么是真正的如理依止,概括来说就是需要通达教法,使自己的身、语、意能与诸佛相应,使自己依止上师的每一刹那都以教理为依归,使自己刹那邪不生,也就是嘎档派所讲的“一举一动观自心”。所以,真正如理依止上师的话,一定能快速成佛。

成佛的路也许遥远也许艰辛,但是只要找对目标,脚踏实地的向着目标前进,一定能够到达。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佛陀与诸大弟子舍利展

依尊睿吉祥活佛是當今世上殊勝佛陀與諸大弟子舍利子珍藏家之一。其所擁有的舍利子,數量及種類世界上最多,就舍利来说就有千亿颗,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其中包括有佛陀舍利:骨舍利、口水舍利、肉舍利、脑舍利、血舍利;十大弟子舍利: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阿难尊者、富楼那尊者、阿那律尊者、优波离尊者、罗睺罗尊者、迦旃延尊者、须菩提尊者;五大比丘舍利:桥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婆沙波尊者、跋提利迦尊者、摩诃男尊者,以及十六罗汉舍利包括:丝瓦离尊者、巴古拉尊者,五百罗汉及阿罗汉舍利等等。
這些舍利子,一直以來,都被珍藏到世界各國,如西藏、西康、緬甸、泰國、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以及台灣等收藏與保存在各國的舍利佛塔。活佛廣度有緣的眾生,各國特將珍藏之舍利供養活佛。活佛總集世界之精華,法緣殊勝特別,將此機緣用作為廣結善缘,渡化眾生之方便。
“佛陀與諸大弟子舍利是2,500年歷史的珍貴古物,不單依尊睿吉祥活佛是當今世上殊勝佛陀與諸大弟子舍利子珍藏家之一。其所擁有的舍利子,數量及種類世界上最多,就舍利来说就有千亿颗,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其中包括有佛陀舍利:骨舍利、口水舍利、肉舍利、脑舍利、血舍利;十大弟子舍利: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阿难尊者、富楼那尊者、阿那律尊者、优波离尊者、罗睺罗尊者、迦旃延尊者、须菩提尊者;五大比丘舍利:桥陈如尊者、阿说示尊者、婆沙波尊者、跋提利迦尊者、摩诃男尊者,以及十六罗汉舍利包括:丝瓦离尊者、巴古拉尊者,五百罗汉及阿罗汉舍利等等。
這些舍利子,一直以來,都被珍藏到世界各國,如西藏、西康、緬甸、泰國、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以及台灣等收藏與保存在各國的舍利佛塔。活佛廣度有緣的眾生,各國特將珍藏之舍利供養活佛。活佛總集世界之精華,法緣殊勝特別,將此機緣用作為廣結善缘,渡化眾生之方便。
“佛陀與諸大弟子舍利是2,500年歷史的珍貴古物,不單是佛教的聖物,亦是人類歷史的一級文化古物;也是佛教修行者証得慈悲與智慧的表徵”。睿吉祥活佛說: "《大般若湼槃經》有云: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亦云:“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成,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所以,舍利大展能廣结善缘,积極鼓励众生修行,正面引导大家向善之效应。
過去數年,活佛曾於星加坡博覽中心,吉隆坡綠野國際會展中心及星、馬其他地區舉辨大、中型舍利展,吸引佛教徒及瞻禮者無數。每次舍利展亦會將部份未展過之珍藏供有緣信眾瞻禮結緣。
「舍利」是印度梵語,也叫做「設利羅」、「驮都」,中文意譯是「遺骨」、「骨身」或「靈骨」,也就是「堅固子」的意思。舍利子,通常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完全不同,也有不經過火化,直接化光變成舍利。如釋迦牟尼佛或諸多無量歷代祖師舍利及修行者之舍利。

它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扁形、長形、四方形、三角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等。“舍利子是佛留在人间引渡众生修行的圣物,它本身就是一种古文物,颜色计有:白、黄、红、绿、蓝、黑、紫。数千件世间罕见的颜色,也超越世间一般所见的颜色,奇特非常。” “要分辨舍利子的真伪,就要通过放大镜来观察其表面,其独特的毛孔与表面,是人工所不能伪造的,見者歡悦、讚嘆無比。” 每次舍利大展也将提供22倍放大镜,让大家亲眼看见舍利毛孔及表面,见证舍利之神奇。
那為什麼會有舍利子呢?根據佛教的說法,如果一個人久離淫欲,精髓充滿,會留下堅固的舍利子,或者修行較好時都會產生舍利子。像釋迦牟尼佛和一些高僧們,大部份都有留下數目無量的舍利子,其中又以佛陀(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最為堅固,而且是金剛不壞。

舍利子是得道之人往生后,火葬以后所留下来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与骨头完全不同,有些甚至不经过火化,直接化光变成舍利。 展出的舍利子,是世界各地信徒收藏供养睿吉祥活佛的贡品。“随着岁月的推进,舍利子也会衍生出更多的小舍利子。” 而舍利子的颜色则反映了该修行者的智慧与修行,如白色是清净的智慧、红色是圆满的智慧、黄色是智慧的增长、绿色是顺利的智慧、蓝色是稳固的智慧等等。“舍利子与佛像一样,是佛引人修行,为利益众生而留下的,有保平安、辟邪、保健的力量。” 大多数人都认为舍利子有“让人发财”的力量。“对啊!是世与出世间的財(七聖財等)。佛是大慈大悲的,不过心态必须要是正确的” 睿吉祥活佛說。 能亲眼看见舍利子其实是“与佛有缘”,拥有者如果与舍利子无缘,它会自然消失。
舍利是佛教的聖物,亦是人類歷史的一級文化古物;也是佛教修行者証得慈悲與智慧的表徵”。睿吉祥活佛說: "《大般若湼槃經》有云: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亦云:“舍利是戒、定、慧所薰修成,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所以,舍利大展能廣结善缘,积極鼓励众生修行,正面引导大家向善之效应。
過去數年,活佛曾於星加坡博覽中心,吉隆坡綠野國際會展中心及星、馬其他地區舉辨大、中型舍利展,吸引佛教徒及瞻禮者無數。每次舍利展亦會將部份未展過之珍藏供有緣信眾瞻禮結緣。
「舍利」是印度梵語,也叫做「設利羅」、「驮都」,中文意譯是「遺骨」、「骨身」或「靈骨」,也就是「堅固子」的意思。舍利子,通常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完全不同,也有不經過火化,直接化光變成舍利。如釋迦牟尼佛或諸多無量歷代祖師舍利及修行者之舍利。

它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扁形、長形、四方形、三角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等。“舍利子是佛留在人间引渡众生修行的圣物,它本身就是一种古文物,颜色计有:白、黄、红、绿、蓝、黑、紫。数千件世间罕见的颜色,也超越世间一般所见的颜色,奇特非常。”

“要分辨舍利子的真伪,就要通过放大镜来观察其表面,其独特的毛孔与表面,是人工所不能伪造的,見者歡悦、讚嘆無比。” 每次舍利大展也将提供22倍放大镜,让大家亲眼看见舍利毛孔及表面,见证舍利之神奇。
那為什麼會有舍利子呢?根據佛教的說法,如果一個人久離淫欲,精髓充滿,會留下堅固的舍利子,或者修行較好時都會產生舍利子。像釋迦牟尼佛和一些高僧們,大部份都有留下數目無量的舍利子,其中又以佛陀(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最為堅固,而且是金剛不壞。

舍利子是得道之人往生后,火葬以后所留下来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与骨头完全不同,有些甚至不经过火化,直接化光变成舍利。

展出的舍利子,是世界各地信徒收藏供养睿吉祥活佛的贡品。“随着岁月的推进,舍利子也会衍生出更多的小舍利子。”

而舍利子的颜色则反映了该修行者的智慧与修行,如白色是清净的智慧、红色是圆满的智慧、黄色是智慧的增长、绿色是顺利的智慧、蓝色是稳固的智慧等等。“舍利子与佛像一样,是佛引人修行,为利益众生而留下的,有保平安、辟邪、保健的力量。”

大多数人都认为舍利子有“让人发财”的力量。“对啊!是世与出世间的財(七聖財等)。佛是大慈大悲的,不过心态必须要是正确的” 睿吉祥活佛說。

能亲眼看见舍利子其实是“与佛有缘”,拥有者如果与舍利子无缘,它会自然消失。

依尊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 (睿吉祥活佛) 胜世略传

依尊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 (睿吉祥活佛),是由藏傳佛教嘎檔派(绿教)的嘎檔赤慶第廿五世大乘法王蓮花戲遊金剛 (菩提精點睿賢甚盛慧源)所認證之大級活佛,乃大悲眼目觀(觀世音)菩薩之應化,亦是嘎檔派法王種敦巴轉世之僧王。因於过去世发愿转世为汉人,以便能以汉语,广度因緣成熟之诸具心(有情)。故而救主 种菟仁波切乘愿再來,以流利华语弘扬释迦牟尼佛清淨圆滿的显密教法於世界各地。

尊贵的依尊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 (睿吉祥活佛) 亦是大成就马嘿巴(八十四成就者之一),胜者种敦巴(嘎档派法王及祖师),元朝帝师(亦是国师)八思巴大师,文殊(柔德音)法王吉祥德(西藏最大寺院哲蚌寺开山祖师,最多时有二万二千僧人),文殊(柔德音)师子等之应化,是僧中之僧王。

怙主 依尊睿吉祥活佛,是显教及密法之給卸(格西),擁有大经(显)及大续(密)双博士学位,是当今罕有具有各种殊胜法脈传承的金刚上师。依尊种菟仁波切於三乘(声闻、独觉、大乘)、四宗(经部、显现、唯识、中观),密法的四续(事续、行续、猷釓续、无上猷釓续)、四大灌頂(宝瓶、秘密、智慧、句义),以及生起次第及圆滿次第等修证,悉皆圆融通达。

怙主 依尊睿吉祥活佛有着慈悲之愿力,不舍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积极推动浩瀚佛法教育。这艰辛的使命及大事业,在活佛的十几年耕耘之下,有了一定的成果 —— 有众多的僧俗二众得到其恩泽之法益。依尊 睿吉祥活佛,是尼泊尔最大寺院大乘寺的首任方丈,目前也是嘎档派於世界各地寺庙及道场之大导师。活佛以大悲之愿力培养出众多出家僧众及在家众,使其能以自利利他的全方位能力普渡众生,并且使有些能通达金刚上师所应具备的条件,真正圆融内外所有的大小乘佛法,以便作为获得一切成就之依据。活佛目前於世界各地弘扬佛法, 足跡遍布新、马、泰、美国、尼泊尔、外蒙、纽西兰、缅甸、斯里兰卡、越南及中国广大地区如西藏、內蒙古、香港、台湾等世界各地。活佛拥有五千多位出家法子,在家弟子不计其数。依尊 睿吉祥活佛常教导众弟子,如何將佛法修持融於生活,以使于現世現实中获得利益,及经由恒常修持胜教学处,从而获得解脫乃至速得成佛。

依尊 睿吉祥活佛,大悲不捨一切诸具心(有情),且具甚深慧智及广大行,为順应此时代众生之需而与众善信亲近,广度有情,不仅为他们解除人世间的种种问题与煩惱,更給予出世间法中正確无繆之修要。依尊 睿吉祥活佛对众生孜孜不倦之教诲,以及平易近人之风格,扫除了一般信众难以接近大活佛的慣例,实为殊勝难得。依尊睿吉祥活佛的开示句句般若,充满无上法喜,利益了广大不同机缘的众生。无论是对初机者之接引,或是修行者之参悟都有极大帮助,让闻者皆心生无比的赞叹与欢喜。无论是大小乘,显与密,淨土或禅修者,乃依各宗派之修学者或各宗教之信仰者与未俱信仰者,都因曾亲近依尊 睿吉祥活佛,并受活佛善巧圆融之教导而深霑法益,对佛法浩瀚之智慧,能取其心要而圓融无礙。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Losang Choekye Pelden




发表于 2008-12-30 14:53:11
Emanation of Avalokitesvara · Reincarnation of Dharmaraja of Kadhampa Lineage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Losang Choekye Pelden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belongs to the highest rank of Rinpoche, as certified by the 25th Atisha Jiangqiu Tilei - Dharmaraja of the Kadhampa Lineage of Tibetan Buddhism. His Holiness is a Dharmaraja (‘Sanghara’) who is the emanation of Avalokitesvara (“Kuan Yin”) and is also the reincarnation of Dromtonpa, the Kadhampa Dharmaraja. In his past lives, Dromtug Rinpoche vowed to reincarnate as a Chinese so that he could promote Buddhism among Chinese speaking people. Due to the great strength in his vows, Rinpoche was reincarnated as a Chinese and he has been using Mandarin advocating the perfect and pure Sutra and Tantra Buddhism teachings of Lord Shakyamuni across the world.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Losang Choekye Pelden is also the emanation of Mahasiddha Mahipa (one of the 84 Mahasiddhas of India) , Dromtonpa (Founder of Kadhampa Lineage), Phagspa the Imperial Preceptor to the Emporer of the Yuan Dynasty, Manjusri Dharmaraja Jishonde (Founder of Drepung Monastery which houses over twenty two thousand monks at its prime time) and MiaoXiangShiZi.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is a Geshe in both Sutra and Tantra Buddhism,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 double Ph.D. degree in Sutra and Tantra Buddhism. His Holiness is a very rare Vajraguru who posses various magnificent Dharma Lineage in the current world. Rinpoche has perfect Dharma lineages from Tsongkhapa, such as the lineages of sravaka, pratyeka and mahayana, the four tantras from Tantric Buddhism, the four empowerments of the maha-yoga practice, and Rinpoche have attained perfect practices and realizations of Kye-rim and Dzong-rim and etc.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has compassion and mercy for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hope every sentient being could attain perfect happiness, therefore, Rinpoche has always been dedicated to promoting the perfect Dharma teaching from Lord Buddha and many people have benefited from it.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is the first Abbot of the Mahayana Monastery , the largest monastery in Nepal, and is currently the advisor of the International Kadhampa monasteries and associations in the world. Over the past years, Rinpoche has been actively promoting Buddhism in Singapore, Malaysia, Thailand, United States, Nepal, Outer Mongolia, New Zealand, Myanmar, Sri Lanka, Vietnam and China greater areas such as Tibet, Inner Mongolia, Hongkong, and Taiwan and other places. Rinpoche currently have over five thousand lama disciples and countless number of layman disciples. His Holiness Dromtug Rinpoche has always been teaching and guiding his disciples ways to incorporate Buddhism practices into daily life, so that one does not only achieve tangible results in life but more importantly, through constant practice of the Dharma, to be freed from the rebirth-cycle and finally reach enlightenment.

His Holiness the 18th Dromtug Rinpoche has great compassion for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has the great wisdom and great virtues . He does not only provide people with solutions to worldly problems and worries, but also give the perfect guidance to way of practicing the Dharma. Different from most Rinpoche who always keep a great distance from people, Dromtug Rinpoche is easily approachable and is willing to provide constant guidance as needed.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y Dromtug Rinpoche always proven to be of great benefits to people, no matter which level of Buddhism practice a person is in. People from different Buddhism practices and Sects and people from other religions were all able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harma through come in contact with Dromtug Rinpoche, some were even able to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vast wisdom of Buddhism and integrate into their own practices.

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略传



发表于 2008-12-30 14:54:33
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略传

第一世种菟仁波切为阿帝夏尊主之中藏三大弟子之一,种敦巴加伟炯内(种氏导师圣者源处,西元1004年木龙年5月20日早上5点出生,西元1064年木龙5月20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60岁,虚年61岁。)之身、语、意、功德、事业五化身中,为意化身,故称种菟仁波切,中藏人。

第二世种菟仁波切苡谢趣吉嘉财(慧法之胜幢,西元1066年火马年1月10日早上9点出生。西元1148年地龙年9月18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82岁,虚年83岁。),西康人。

第三世种菟仁波切奖秋趣吉嘉财(普提法之胜幢,西元1149年地蛇年11月3日下午5点出生,西元1167年火猪年4月15日正午圆寂,住世足18岁,虚年19 岁。),西康人。

第四世种菟仁波切循努挓西嘉财(童子吉祥胜幢,西元1168年地鼠年3月15日早上9点出生,西元1200年铁猴年8月9日下午3点圆寂。住世足32岁,虚年33岁。),上藏人。

第五世种菟仁波切循努森给嘉财(童子狮子胜幢,西元1201年铁鸡年9月8日晚上9点出生,西元1302年水虎年10月25日晚上9点圆寂。住世足101岁,虚年102岁。),西康人。

第六世种菟仁波切苡谢仁庆嘉财(慧珍宝胜幢,西元1304年木龙年2月18日早上7点出生,西元1347年火猪年6月17日早上7点圆寂。住世足43岁,虚年44岁。),阿读人。

第七世种菟仁波切苡谢衮钆森给(慧普喜狮子,西元1348年地鼠年5月13日早上6点出生,西元1408年地鼠年5月13日早上6点圆寂。住世足60岁,虚年61岁。),西康人。

第八世种菟仁波切孙拿札巴嘉财(福名称胜幢,西元1409年地牛年4月15日早上1点出生,西元1454年木狗年4月16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45岁,虚年46岁。)。西康人。

第九世种菟仁坡切趣汪伦竹嘉财(法权自成胜幢,西元1455年木猪年8月21日中午12点出生,西元1515年木猪年1月13日下午3点圆寂。住世足60岁,虚年61岁。),西康人。

第十世种菟仁波切洛桑挓西嘉财(睿贤吉祥胜幢,西元1516年火鼠年5月18日晚上6点出生,西元1563年1月10日上午3点圆寂。住世足47岁。虚年48岁。),西康人。

第十一世种菟仁波切洛桑促臣达结(睿贤戒律兴盛,西元1564年木鼠年1月15日正午出生,西元1633年水鸡年6月20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69岁,虚年70岁。),西康人。

第十二世种菟仁波切洛桑吉美苡谢(睿贤无畏慧,西元1634年木狗年9月18日早上4点出生,西元1699年地兔年3月27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65岁,虚年66岁。),西康人。

第十三世种菟仁波切洛桑蒋央趣吉嘉财(睿贤柔音法之胜幢,西元1700年铁龙年1月19日早上3点出生,西元1720年铁鼠年12月21日早上5点圆寂。住世足20岁,虚年21岁。),西康人。

第十四世种菟仁波切洛桑丹增嘉财(睿贤持教胜幢,西元1722年水虎年1月1日早上1点出生,西元1798年地马年10月25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76岁,虚年77岁。),西康人。

第十五世种菟仁波切洛桑蒋促臣吉美嘉财(睿贤戒律无畏胜幢,西元1799年地羊年11月25日早上4点出生,西元1814年木狗年3月25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15岁,虚年16岁。),西康人。

第十六世种菟仁波切强巴嘉措(慈氏大海,西元1815年木猪年5月10日早上3点出生,西元1863年水猪年7月18日早上7点圆寂。住世足48岁,虚年49岁。),西康人。

第十七世种菟仁波切蒋贝森给(柔德狮子,西元1864年木鼠年7月18日早上6点出生,西元1959年地猪年3月26日早上4点圆寂。住世足95岁,虚年96岁。),西康人。

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洛桑趣吉貝灯苡谢挓西(睿贤法之具德慧吉祥,西元1964年木龙年11月13日早上7点出生),台湾人。

嘎档赤庆奖秋提雷洛桑饶结苡谢炯内
嘎档965年9月18日
阿帝夏大尊主圆寂953年9月18日

学佛释疑***第十八世种菟仁波切回答

1、為什麼要有信仰?
答:為了要離苦得樂。

2、沒有信仰沒有辦法離苦得樂嗎?
答:暫時的快樂是可以有,但不能持續安樂,且無法得到究竟安樂。

3、信仰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什麼差別?
答: 一般宗教發揮愛心提倡慈悲心,都要去隨喜及鼓勵,遠比去造惡還好,但所得到的快樂都是,離不開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苦海。普遍一般宗教的修持,最好也只有到天界,終究還是會回過頭又去墮落輪迴,不能得到究竟的安樂。於佛教不論小乘、大乘或密法,因有道諦與滅諦的修持方法,所以才能離開三界的繫縛,以道諦來滅掉集諦的因,苦果也就自然消除,這是佛教與各宗教主要之差別。

4、請問如何修學佛法?
答:首先須依止善知識。

5、該如何依止善知識?
答: 尋求能引導我們依佛法學處,修學的善知識是最為重要,從釋迦牟尼佛所宣揚之教(聞、思、修)與證(戒、定、慧)、三乘(聲聞乘、獨覺乘、大乘)與四宗(經部宗、顯現宗、唯識宗、中觀宗)。大乘亦分彼岸乘(顯法)與金剛乘(密法),能善巧依教與證來引導,修學成熟各各學處,這是須要長久依止,才能真正學到佛法,不是一般到處跑道場,最後只是結結善緣,增長一點善根,對修行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

6、不是說心地善良就好,又何必去修行?那不是很辛苦?
答: 心地善良固然很好,但無法自在,還是離不開生死輪迴困苦。過去世什麼樣的善良都有過了,也得到無數好的果報,也因善的因,自然就會得到善的果,可是也都毀滅了。好的因得到好的果報,不好的因得到不好的報應,反覆的一直就是無始無終,這不是究竟的辦法。所以才要有智慧的去辨別,先不以宗教的立場,客觀的對各宗教教義先作辨別認識,決定其虛實,對長遠到底是不是有幫助及利益。若自己沒有能力作判斷,就應該尋求一個,能為我們講解分析,做明確決斷之善知識,這是最為妥當及明智的作法。而不是偏執或固步自封,那樣對長遠的安樂,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生生世世中,終究還是要去獲得究竟的安樂,因此最後還是要面對,那麼長痛不如短痛,何必做鴕鳥精神?

7、心中有佛不就好了,還需要怎麼去做?
答: 連佛都不認識,怎麼會心中有佛!即使一般的念佛,也念不到佛,因為佛都不認識,怎麼念得到佛,愚痴的因得的果也是愚痴。如你不認識某人,怎麼會想念這個人,看過這個人也不一定,明白了解這個人。同樣的道理,不認識三身佛的功德,口裏雖在念佛,心中想佛卻無法與佛相應,如盲人行路終無坦途,所以如釋迦牟尼佛云:「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回過頭來還是要認識化身佛、報身佛、法身佛,了解諸佛身、語、意的功德,依學處積集二資糧(方便資糧與智慧資糧)。


8、什麼是佛教?
答:成佛的教導叫佛教,也就是離苦得樂的教導,當快樂究竟圓滿時,就是成佛的境界。

9、百忙之中,哪有時間去學佛?
答:百忙之中,不想去死也會去死,僅僅為了此世間短暫的快樂,苟且偷生而生存下來,付出所有再再忙碌,如果只是為了生活而生活,混日子等死,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只帶了一大堆罪業離開,值不值得?這才是所要慎思的地方。浪費此難得的人身,甘願成為三餐的奴隸,看來藉口是最無情的殺手,來奪走一分分的安樂,當死亡來臨時,也毫不留情的能放過,因果的現實與無情,也不給予商量的餘地。所造作之善惡業,最後唯獨生生世世中自己去承受,任誰也無法來替代,等到果報成熟時再來後悔,那不是非常的冤枉。

10、不是一心專注唸佛,就可以往生淨土嗎?
答: 那是一般引導的錯誤,根據阿彌陀經裏所講:「不能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彼國」,也就是提到必須積集福慧二資糧,依學處信願行一心稱念佛名。都攝六根一念乃至十念,決定往生淨土,此中所講不是修修善、做做好事,也不是念念經、做做法事,一心不亂念佛而能往生。所謂的淨土是無苦之地,不是三界六道,也不是垃圾堆,即使一般所說的禪定中(應該稱為靜慮),於善心所一心專注念佛,也不一定可以往生淨土。必須對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的學處有所認識,依學處積集資糧,才有可能的希望。不是一般以慈悲心當菩提心來修,對菩提心不作認識,任其如何努力精進,也是徒勞無功,是可累積一些善根,但是對修行的成就,是不會有所大利益。各各法門固然有其各殊勝處,但必須依釋迦牟尼佛,所傳承下來的修持口訣,從具量的善知識口中而獲得。

11、那學佛又如何融入在生活中?
答: 不管是在事業、感情或生活中,都會有莫大之幫助,學佛過程中會調練這個身心,淨化我們的身語意,變得有修養,身心也會自然的安定。煩惱逐漸減少,也就會有更好的智慧,來處理生活上及待人處事的態度,更圓融這世間所需,修行與生活是相輔相成,是務實在這生活中,若呈現相反的矛盾時,就必須要觀察是否,與學處有相違的地方,然後再來作修正。

12、那不是說依法不依人嗎?
答: 依法不依人,不是說從經典,而自己讀看經典來拆解其義,如此永遠也不會,猜得對佛的密意,除非成佛才能了知,要不然就要從善知識口中而得。那此善知識要有傳承,根源須從釋迦牟尼佛,相續不斷從每一代祖師下來,其中沒有間斷過,這樣具量的善知識,無論顯法或是密法,大、小乘佛法都是以此為依據。不是一般說有傳承,但卻找不到傳承祖師的依據,那也無用。或雖然找到具量善知識而依止,並從善知識足下獲得傳承,但只是以經典為根據,而照本宣科去宣揚,那麼所獲得之法益,也會有所缺漏與不足。因此若能從具量的善知識口中,獲得密意要訣,並能得到「續」的加持,那麼於入道時三藏十二部經,全部都能像電腦一般,自然無謬的顯現出來。一般來講若無傳承的話,就沒有續的加持,雖然以虔誠之心也能修持,也可以得到加持,並增長一些善根,但終究是不會有所成就的。所謂的依法不依人,是說不管善知識是男的、女的,乞丐或是國王,在家人或出家人,只要真正具有釋迦牟尼佛的傳承,不是來欺騙眾生的,那如上面所講的根據,就可以去依止。

13、請問,假若做人都做不好,還要去學佛嗎?
答: 正因為在這世間中,存在著種種的不完美,所以才要去有所修正,就如肚子餓才吃飯一樣,已經吃飽的話,試問還需要再吃嗎?就是需要安樂自在,遲早是不得不面對,聰明的人會有,長痛不如短痛的抉擇智慧。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眾生的痛苦,都是自求欲樂(自私)而帶來;一切眾生的快樂,都是以利他而獲得,事實上修養不好,都是因為自私、我執而引來,消除煩惱還是要靠佛法的甘露來滋潤,所以更應該要去面對。

14、可是學佛的人,也是有顛顛倒倒的,甚至比不學還糟糕,那怎麼辦?
答: 所以才要依止,具量的善知識修學,若依教奉行,百分之百是不會有比當初,沒有學佛時還差的現象,除非自己心與法不相融。依自己的意思,不是依釋迦牟尼佛,所宣揚之教與證,必然呈現各種矛盾,學佛只會增長善良的習氣,消除不好的習氣,也只會增長智慧,不會變得更愚痴。所以辛苦是有代價的,既然小小快樂,都也付出長期的辛苦追求,最後也得不到,終究得不到,那生生世世的快樂,請問有誰會不想要?既然快樂從眼、耳、鼻、舌、身、意,可以生出來,也一定有個方法可以圓滿,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只是現在的快樂不能相續,今天有明天沒有,前一剎那有,後一剎那沒有,前面快樂後面痛苦,且患得患失。為獲得這有漏的快樂,付出無數的時間、精神及所有的代價,最後還是苦那又何必?既然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真正讓我們,得到恆常的安樂,為什麼會不要?付出一點辛苦修行,可以得到究竟安樂,那也算不了什麼。更何況修行也不一定要很辛苦,可以輕輕鬆鬆,快快樂樂的修行,特別在密法中這樣的殊勝存在,但對法義需要好好了解,可以自在的融於生活之中,這需要靠佛法的教育與培養,以及好的上師來引導而獲得。

15、修學佛法不是可以消除身、語、意的罪業嗎?為何反而會有,更倒楣的結果出現?
答: 業果有四個決定,一、業決定一切,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因果不虛假,不會有絲毫的差錯。二、業增長廣大,小小善會引來廣大的善,小小惡也會引來廣大的惡,互相會牽引影響,譬如掃地時旁邊的灰塵,也會連帶飛起,而不是說本來沒有的,無因會生果。三、未造之業不會遇。四、所造之業不壞失。所以有今生善良者,或是有在修行者,卻遭遇不好的果報;作惡的人卻得到好報,此乃過去無始以來,所造善、惡業遇緣成熟故,非是此時突如其來。如同世間違犯法律之罪犯,有一天被抓到時,終究還是要自作自受,要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世間雖然或許可以逃過,但最終還是要受因果的報應。現時作惡者,未來因緣成熟時受報,不能怪說不公平,事實上因果是很公平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任誰都改變不了的事實,因果是不跟你談人情的。所以一般所講的,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是一樣的道理,但也不是說注定的,而不能改變,因、果、業也是無自性中所存在,是可透過修行來淨化。過去無量無邊所造來的,罪障可以令之消滅,但必須積集二資糧(方便與智慧)來融修,故所說的修學佛法,反而更倒楣的事是不會有的。除非過去所造的業,現在成熟來受報,或修行的方法不對,無法滅除往昔所作的不善業,只要如理依法融修,是不會有所說的結果,這是毫無疑惑的。

16、學佛遭到家人反對與阻礙,應如何面對呢?
答: 祈請善知識接引教化,引入佛法中,機緣若未成熟,也不需要氣餒退縮,乃至忿恨不平,當心存希望等待時機,應用各種機會再行引度,勿須執意強求,而自他皆損。多數求好心切者,造成衝突反而更加排斥,促成更大的障礙,不必如此吧!修學佛法需要有緣份,而勉強不得,先充實佛法,如法修好自己,以正面來影響他人,有因緣者自然隨緣可度。

17、既然修學密法,在家與出家都可以成就,那為何要出家?
答: 是,不一定要出家,在家一樣可以修持成就,但如果有因緣出家,沒有家庭障礙,若對眾生有大義利,就必須要有所取捨。出家是依個別解脫戒之功德,於自成熟利他廣益,並且增上菩薩戒,及密宗戒學處之功德,速易獲得成就。於此濁末時世,在家修學時間及環境,所依障難多,遠比出家專修諸有之便利,實有天壤之別。

18、如何面對於逆境?
答: 逆境是順緣的因,習慣於可意境歡悅,不可意境排斥與畏懼,容易長養修持軟弱,無力面對各種境界,會變得脆弱,無法有決心與力量,勇捍來修持各各學處。應用順、逆二境,來成熟自己的必要,好像在戰場,以實戰經驗來成就勇士,智者當應無所畏。

19、請示仁波切,每一眾生,是不是都會成佛? 那些不想成佛的眾生怎麼辦?
答: 是,一一眾生終究都會去成佛,雖然不懂什麼是成佛,但只要是想要快樂,就是想要成佛,因为究竟的快乐唯独是成佛。不管是人是狗,每一眾生都想要快樂,但是都沒有方法,因此所獲得的快樂,都是短暫無法相續不斷。但日復一日,總有一天為追求恆常的安樂,自然而然必須修學佛法,而當快樂清淨圓滿時,也就是成佛了。所以沒有一個眾生不想成佛,只是不明白佛的意義而已,因而終究還是要親近佛法,於依理如法的善修當中,逐漸的開智慧,最後獲得離苦得樂的究竟方法。

20、如果發現內心深處的想法,並不如口中所說的那麼好,那應如何來對待?是不是不說的好?
答: 想法與所說的有出入,那不一定不說的好,假若對自他有益,還是盡力去做,雖說做不到,但只要是正確的,是佛法的學處,暫時做不到,並不表示長遠中沒有希望。信心非常的重要,首要建立信心,再從隨時善觀察中去修正,慢慢的逐漸會成熟,這是不可否定的. 只要是不自輕蔑、無所畏懼,然後善勤修正,自然容易獲得。

21、對於傷害我們的人,一再的容忍,會不會同時增上他的惡行,而去傷害更多的人,那我們的容忍,是不是也變成了過失?
答: 對大義有影響,當然是該說的要說,該如何做的要去做,需以戒的學處而行,不然也是違越戒之學處,不是自己想怎樣就怎樣。若對修行有幫助,他人的傷害,促成自己修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正,有增上的因緣,修忍辱也是必要。因時、因地、對象與動機之不同,而善巧來修持,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必須通達所有學處。

22、請問上師,一般人所說的面相,算命,風水存在嗎?是不是以修行來改變?
答: 凡夫與聖者是會有所不同,聖者從外表及算命等,一般的算命師是看不出來的,那以凡夫而言,可大概看出其習慣及性情,亦可很粗劣的從五官、手相、八字推算,來了解其過去與未來。以及風水地理等類,僅會有少分的認識,但不是百分之百,因也大部份會錯誤,而變成誤導,除非是佛才能遍知三世因果,而不致於造成錯誤之引導。而且多數會執著迷信於其中,這些大部份都只有,壞處多過於好處,除非引導令之修行,從而善巧引入佛法中,先以欲勾牽,是為令入佛智。終究還是要以,修行來改變命運,命運不是注定不能改變的,是由因果而產生,緣起而存在,可由修持來轉化改變。因、果、業是無自性中所存在的,因而可以改變,但想要改變,一般都是沒有方法,唯有透過善知識引導,才不會誤入岐途。

23、請示上師如果拜鬼神,求神靈來幫助身體,事業,感情,所求一切事,這樣有用嗎?
答: 就如同請一個人來幫助你,有時侯是幫助,有時反而會有所傷害,因為這些都是凡夫,不是超越世間的,自然也就要看他的心情,而會出現不定性。有時會來糾纏不清,有時會顛倒因果,有時這些神靈會無理強奪,造成不善的因果循環,未來還是要去受報,因而得不償失,何苦來哉呢?所以如此對自他都不利,還是要腳踏實地,從修行來下功夫,不要捨本逐末而去追求,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依理不應趣合才是。

24、那有人說透過一般神靈,所求獲得之事項,好像比較快,上師您覺得如何?
答: 有的比較快,有的比較慢,快者,有的是因為透過鬼神,你給他好處,他有時會應用靈通去偷去搶,所以特別快速,但會造成自己與他之共業,換得將來更難收拾果報,看長遠也就沒有必要,值得這麼去做。若以佛法的立場、做法,則是會隨順因果,以正面積極進取的方式,從作為、語言、心念來改變,融合佛法的修行,光明的面對來解決,現世的所有問題,以平常心隨緣來改變,勿需求得一時之快,弄巧成拙。

25、密宗為什麼著重修氣脈、明點呢?
答:不是氣脈、明點,是脈氣、明點,而且不是一般的氣功,需要有共同道的加行(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融修四全淨(身全淨,處全淨,受用全淨,事業全淨)的修持,也就是廣大方便相好莊嚴的修持,終究要去成佛,是所必須經過之要道。

26、我慢和佛慢的分別在那?
答:我慢是煩惱之心所,續我執所引起,這是所要消除的,是苦海的因。佛慢的意思,也就是說相應佛的三身,入住佛的身、語、意功德,剎那邪不生的意思,這是所要獲得的,這是快樂的因。

27、密法有沒有修淨土?
答:最好的淨土修持方法是在密法,修持淨土的方法,一種是往生淨土,好一點的能聞佛說法,另外一種修淨土的方法,是得到成就或成佛。密法是直接融修,依(佛國淨土)與依(本尊佛)壇城,不淨之身、語、意,直接轉變為佛的身、語、意,如黑暗的地方照光一樣,黑暗自然不會存在。故需要了徹佛的三身,要顯法(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共同的加行,融修四種全淨(密法)的修持,顯密圓融、褔慧雙足才能去成佛。

28、請示仁波切,道家所修的眼目觀(觀音),與佛教所修的眼目觀(觀音),有什麼不同?
答:佛教中解釋眼目觀,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般有解釋眼目觀的意思,就是觀世間的音聲,這是不對的,正確的解釋是:諸佛的大悲心叫眼目觀。眼目觀菩薩是補達釓拉(梵音譯為「生者」),但眼目觀不一定是補達釓拉,如諸佛的大悲心,眼目觀也不一定不是補達釓拉,如千手千眼眼目觀菩薩。也就是說诸佛的大悲心,不是補達釓拉,如同我的心不是我,我是補達釓拉,但我的心則不是。諸佛的大悲心是眼目觀,但大悲心與眼目觀菩薩是相違的法,因大悲心是「非生者」,眼目觀菩薩是「生者」。而大悲心與眼目觀則是四邊法:
一邊,是大悲心,也是眼目觀,如諸佛的大悲心。
二邊,是大悲心,不是眼目觀,如十地菩薩的大悲心。
三邊,是眼目觀,不是大悲心,如千手千眼眼目觀。
四邊,不是大悲心,不是眼目觀,如柔德音(文殊)。
所以其他宗教雖然講眼目觀,也拜眼目觀,但不可能會認識眼目觀,連現今的佛教徒,都不一定會認識眼目觀,佛教中的解釋,如我剛才講解的,才是正確的。所以一般是不懂得眼目觀,更不可能會拜到眼目觀,及修到眼目觀。但不是眼目觀,當作眼目觀拜也是會靈驗,信仰堅固拜石頭一樣會感應,只是以迷信的方式在求神拜佛,不是有智慧的信仰方式,所以終究還是苦海無邊。

29、那這樣大悲心與悲心有什麼不同?
答:大悲心之性相是:於一切眾生,如良母愛獨子之悲愍心。悲心之性相是「拔苦之心」。

30、請問出家人是因為看破紅塵出家,那是一種消極的表現嗎?
答:出家的真義是在於,出離三界六道的家,而雖然有一種人是因為,感情、事業、病苦或種種因素,才萌生出家的念頭,但在佛教來說,出家修行必須俱備,福德善根與出家因緣,所以釋迦牟尼佛所宣揚,凡是欠缺善根或福田是無法出家的。
雖然也有因其它逆緣而出家的,比如說遭受感情、事業等,種種的挫折失敗,因這樣的障難而才去出家。可是一般來說,他若沒有出家的因緣與福報,即使這世間充滿了種種的困苦、障難、挫敗與絕望,也無法使他萌生出世之念頭,而出家修行。即使暫時生起這樣的意念,也真的出家了,但往往熬不過幾天幾夜,就無法安住且甚至落慌而逃,所以要受用三寶的衣食供給,是必須俱備福報,並有那樣的功德存在。因而為甚麼要出家修行,因為唯獨修行才能成為眾生的福田,而且出家是為了生出離心,超越三界六道的衰苦與束縛,並獲得徹底究竟的安樂,所以有別解脫戒的殊勝功德。因而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特別鼓勵出家,由此可見出家修行之圓滿殊勝,與不可思議之出世功德,而非一般知見所看的,是因為看破紅塵,所以才消極無奈遁入空門。

31、為甚麼即使非常的精進唸佛,但還是一直都沒有任何的感應,也看不到佛?
答:淨土法門唸佛求往生,也是應如法修行,修行不如法的話,是不一定會感應的,唸佛、唸咒、唸什麼經也好,都是一致的道理。只要佛所宣揚的法,都可以讓我們成就的,但不是只有感應而已,所以有的人就執著說,看到佛看到什麼,就是獲得感應就是有所修持,並不是這樣的。因為真正見到佛,要資糧道以上的境界,成道者才會見得到,所以一般看到佛,有时候是屬於幻境來的,但有的時候是佛的加持,或護法的加持。所以真正相應的話,是相應佛的三身功德,比如我們的菩提心、大悲心,以及悟空性的智慧,可以獲得與增長,並且廣大至圓滿。那這種相應及感應的話,就是屬於如理而殊勝的,所以不是成道(資糧道)業清淨者,不會是真的看到化身佛,有時候就會變成一種魔障。所以應該真實的了解佛的教理,雖然目前也沒有看到,只要如理修持就一定可以成就,所以這樣腳踏實地去修,是比較重要的。但有時候其他,各種感應也是會出現的,比如說看到佛也好,或者是做什麼事會比較順利,或者是說心想事成,什麼樣的靈驗會出現。但這些有時候是佛的加持,來鼓勵的也有,但不是執著在這上面,因為這不是修行的主要目的,修行主要是在於成就,然後解脫生死到成佛,這才是最究竟圓滿的終究目的。

32、請問我們常常看到,西藏的喇嘛都做大禮拜,而顯教的師父、信徒都做小禮拜,那大禮拜跟小禮拜,有什麼分別?而且那一個是對的?
答:當然兩者都對都是如理的,所以做大禮拜也好,做小禮拜都一樣可以的,但方便的話以做,大禮拜比較好。在大藏經裡面所講解,大禮拜五體投地的方式,與小禮拜的方式,能做到是以大禮拜的方式比較好,再不行就小禮拜,又再不行就合掌頂禮,所以頂禮時,可以視空間是否允許,而決定以那種方式頂禮。平常禮拜的話,是合掌當中頂禮,合掌有雙手合十也有交叉性的,緣起比較好的合掌方式,是拇指在手掌心,那這雙手是併攏的,好像是一朵清淨的蓮花含苞待放。右手則是代表方便,左手代表智慧,也就是代表福慧雙足,以密法則表樂空無別,三身五慧悉皆獲得圓滿。然後頂禮的時候,首先雙手虔誠心合掌置於頭頂,消除身語意共同帶來,貪嗔癡所引一切罪障與習氣,將於未來感生來大頂髻相,而得到化身報身法身三身佛位。然後雙手合掌印於額間頂禮時,觀想自他一切眾生,身所帶來二萬一之諸罪、障礙、習氣悉皆淨除,未來感生如來眉間大白毫相,圓滿俱得諸佛化身功德。然後又合掌雙手印於喉間頂禮,並觀想自他一切眾生,語所帶來二萬一之諸罪、障礙、習氣悉皆淨除,未來感得如來六十四支妙音,並且圓滿俱得諸佛報身功德。最後則合掌雙手印於心間頂禮,並且觀想自他一切眾生,意所帶來二萬一之諸罪、障礙、習氣悉皆淨除,而獲得一切佛種智,並且圓滿俱得諸佛法身之功德。頂禮主要是在於,消除一切眾生貢高自大之慢心,並且可淨除一切罪障習氣,所以以五體投地,之大禮拜頂禮方式,滅罪最為快速而廣大,並且若善於如理觀修,則更可以迅速圓滿俱得,諸佛之法報化三身功德。

33、請問佛教徒正確觀念是要吃素,還是要吃葷呢?
答:佛教徒正確的觀念,不一定吃素也不一定吃葷,看修學者依什麼樣的學處,所以在密法的「事部」是吃素的,而「無上猷釓」則是葷素不拘,但葷素都要如法加持,像蔥、蒜、肉等都要如理淨化。於樂空無別當中,淨化變成五肉五甘露,五肉則表五蘊轉變成五方佛,五甘露表五大轉變成五個佛母,就是依四全淨修持的學處,直接轉化變成依與依壇城,佛與佛國土。

所以當時釋迦牟尼佛的僧團,在托缽時大眾供養甚麼就吃甚麼,而以悲愍當中持咒淨化,因此不但沒有罪業,也不會違戒,反而變成善根修行,也廣結善緣,故若以食其肉之因緣,於悲憫中來轉化為未來度化之緣,於此善巧方便自他悉皆獲得利益。所以有人說吃葷如同殺生破戒,這是不對的,因為殺、盜、淫、妄、酒五個根本戒當中,殺生破戒也必須要殺人,而且也要有殺的動機,更要有加行、正行、結行才算真正破戒。若是殺畜生也必須要有前行、正行、結行,才算是違犯輕戒,所以犯戒跟破戒,是不一樣的存在。因為破戒必須要根本的重戒,像菩薩戒重罪的部份,也必須要俱備四種纏縛﹝不見其過、過失執為功德、無有慚愧、數數而犯﹞,不然也不會破戒,而且以佛所說,開許、遮止、受持、違犯等差別,也是依各各所受之戒律與學處,而有所不同。

但基於佛教之戒殺,且為了培養慈悲心,因此雖然殺畜牲等,只是輕罪也不要有所違犯,即使只是小小的蟲蟻,也不能生殺害之心。因而佛教對於鼓勵吃素,除了可讓鈍根之眾生,長養慈悲心且更利於生菩提心,對現世色身之健康與環境之保護,也有莫大的幫助,因此對於順應此根機之眾生來說,吃素則無論是世及出世間,都將有其極大之利益。但對於既已成死亡事實之眾生,佛為了悲憫度化與廣結善緣故,因此特別開許淨肉,不故殺、不為我而殺、不看殺、不聽殺、不疑殺等,也就是為了遮止眾生殺生害命,而墮入因果業報中,深受苦報之果。

所以佛教不一定吃葷也不一定吃素,無論大、小乘或顯或密都一樣,有些經典中鼓勵吃素,有些經典說可以食淨肉,雖然鈍根的經典如楞嚴經、梵網經有說:食眾生肉即吃父母肉;但一切眾生於過去生中,雖然都曾為父母,而今生已非真正的父母。而且以因明中來說,眾生不是眾生的身體,因為未出世間之眾生會去輪迴,身體是不會去輪迴的,而眾生是補達釓拉(生者),身體則不是補達釓拉,身體是色之堆塵所集,所以食眾生肉並不是吃父母肉,更不會是在吃眾生。

所以一般錯誤的講解則說藏傳佛教,乃因西藏或印度的地理環境因素使然,而才不得不殺生食肉,殊不知佛教流傳到中國,才變成提倡吃素,而在佛陀時代釋尊與諸大弟子,以及五百羅漢和所有的弟子,絕大多數都沒有吃素,即印度原始佛教都這樣。因而釋佛在鈍根的經典中,雖然說不允許吃肉;但卻對提婆達多對其弟子,所規定的“五法”中之一的「不能吃肉」說是邪法,就是因為提婆達多持吃素之執見,不能圓融釋佛所說教法之故。而並非吃素戒殺不對,只是於提倡食素之同時,必須俱備佛之正知正見,才不致於落入一般外道所持之執見,而與佛所宣法義有所砥觸,或甚至相違背。

柔德音(文殊菩薩),在曼殊師利請問經中就問釋尊說:為何釋尊有時說要斷肉?有時卻說可食肉?那釋尊就回答說:對欠缺悲憫心且很難生出菩提心之眾生,就要為他說斷肉;若對具悲憫心,且對生出菩提心並不困難的眾生,則不用斷肉。因而由此可知,釋佛乃因眾生之種性與根器不同,而說鈍根和利根不同之經,且鈍、利根各有不同所依之戒律、學處與修持方法。因此不可因一己之偏頗固執,而猶如釋佛時代之提婆達多,罵佛、謗佛甚至害佛殺佛,就是對佛前後所說教法,因自己不能通達而產生誤解與惡見,所以現在對於吃葷或吃素,之頗多錯誤講解,就如同當時之提婆達多,持吃素之執見一般。

而且在如賢愚經裏,佛雖然說可以燃燒身體及手指來供佛;但於一切有部及利根的經典中,尤其是密法,若是燃點戒疤,或是傷害身體等行為,則又變成違越戒律、違背學處等不如理之行為。因此佛教導眾生主要以智慧為主,依眾生之根器而應機說法。故於曼殊師利請問經中:「佛復告文殊師利,以眾生無慈悲力,懷殺害意,為此因緣故斷食肉。」由此可知釋尊說明了,為何要眾生斷肉的道理,釋佛不只以眾生有無慈悲力,而要眾生斷或不斷肉,而是更以有無清淨心,來分別貪嗔癡有無染罪,此在諸多慧藏經文中都有所記載。所以佛所宣揚之法教,在於眾生之根機(有無慈悲力),或眾生之境界(有無清淨心)之差別,而應機說不同的法,而不在於固執或偏頗,某一事相上之修持方。

所以佛教的教法中,無論是對小乘共同的戒、大乘的菩薩戒或不共的密宗戒,都非常的圓融善巧,因此對於釋迦牟尼佛,所講解的戒的學處,全部要通達圓融,而不是只偏執於自己的學處。而且真正的素是屬於三甜三白,也就是白糖、紅糖還有蜜糖這三甜,以及牛奶、乳酪、酥油三白,而不是現在吃素菜,或是豆製類的食品這樣的素,因此佛教吃素的意義,及所吃之素食,也跟一般道教吃素是不一樣的。但因國土文化之不同,也可因應而隨順融通,然而如對吃素之意義不瞭解,只是一味的附和或排斥,如提婆達多當時之執見,才被佛斥為邪法,而且也將會變成修持的障礙。

所以佛教徒若是依學處,需素食者則應鼓勵,幫助其培養慈悲心,依戒續的學處不可令之違越,若是葷食也應如法加持,於悲憫中依學處來唸誦、觀修而淨化,則方為如法如理,於自他亦皆能獲得大義。因此不論葷素,都應如理依釋佛所宣法之根據,不偏頗亦不輕易逾越,如此於自他才能皆得利益。


34、為什麼我們要供養三寶呢?我們又要如何的行修供養?
答: 供養佛法僧三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積集二資糧,因為三寶是我們的勝福田,雖然一般的鬼神及所有的眾生,我們都可以去供養,但都不一定是屬於勝福田,因為勝福田唯獨是,出世間的佛寶、法寶、僧寶。而供養佛法僧三寶,主要是讓我們累積資糧,而能於當中可以讓我們,真正的離苦得樂,乃至究竟解脫成佛,那以大乘來講,除了勝福田以外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發菩提心的對象,也是我們的福田,但不是勝福田。

所以供養三寶,可以讓我們種下解脫的因,以及成佛的緣起,並且只要依止三寶堅固的話,那生生世世自然可以獲得諸佛的加被,也自然生生世世會來度化我們,無論我們轉世到哪裡,就一定會值遇三寶而得度。那我們應該要,如何的行修供養呢?無論從顯教到密法,供養有其共同與不共的方式,所以行作供養,第一是外物的供養,比如水、水、花、香、燈、塗、食、樂等的供養,及其他自己所喜愛的,都可以作為供養物。然後第二是內的供養,就是善根的供養,也就是聞思修、戒定慧、二次五道的供養,以善根現化出來而作供養。那第三是秘密供養,就是以大樂中雙運而作供養,第四種則是實性的供養,也就是於樂空無別的慧,就樂空慧當中而作供養。

那供養也是要有傳承的根據,依各各口訣差別而行修,若沒有傳承的話,當然也可以行供,雖然會生善根,但不會有所成就,而並不是像一般,誤以為說心地善良,好好虔誠供養就可以。所以行修供養,除了需俱備傳承及口訣之外,更要融入修持的方式,比如以大乘共同的話,就必須要為利一切眾生,以菩提心融修的方式,動機改變而作供養。若以中观来讲,以三輪體空的方式來供養,也就是供者以及所依怙供養的三寶,與所供物三者皆無自性(因無自性、果無自性、業無自性),也就是因果業三解脫法,因解脫、果解脫、業解脫,空、無相、無願,就是於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當中而作供養。

總而言之若是顯教,則需融修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的學處而供養,密法需融修四全淨(身全淨、處全淨、受報全淨、事業全淨)修持的學處,而作甚深廣大究竟的供養,以此行修供養,則不但可獲福無窮,且同時積集福慧二資糧,乃至究竟圓滿無上菩提。

35、請問仁波切一般講說,佛是成佛的眾生,為什麼仁波切您說不是呢?
答:成佛的眾生是佛,但佛不是成佛的眾生,如法身佛不是眾生,不是補達釓拉,不是生者。佛與補達釓拉是四邊法:一邊,是佛也是補達釓拉,如釋迦牟尼佛。二邊,是佛不是補達釓拉,如巧化身佛、報身佛語,以及光明法身佛、自性法身佛。三邊,是補達釓拉不是佛的,就是未成佛的眾生。四邊,不是佛也不是補達釓拉的,如虛空法者。

36、請問仁波切,暇滿人身極難得,欲作自他二利,為何知易行難,應如何思擇與修持?
答:如寂天菩薩所云:「雖有捨離痛苦心,反而隨行趣痛苦,欲求安樂卻愚昧,摧壞己樂如殺敵。」所以在作惡的時候,如老鷹看到肉一般,擋不住作惡的力量,相反的,行善卻猶如水流向上逆行,非常的困難。而且日復一日僅耽著於,今生之衣食、睡眠、享樂等,誠如釋尊所宣一般,與畜牲無異甚為可憐,如此唐捐此人身之大義。

因而欲修諸善利義,唯獨此暇滿人身,更俱速時、速時、速時成佛之最佳條件,而且若失此十八暇滿人身,難再獲得。故宗喀巴大師云:「暇滿人身勝逾如意寶,此般偶一獲得唯今生,難得易壞猶如空閃電,彼義思已遂悟諸世事,如於風中揮揚穀殼然,猷釓吾亦如此這般行,欲求解脫汝亦如是行。」具德阿帝夏亦云:「此生甚短所知類卻多,壽量幾何無能知曉故,天鵝水中汲取鮮乳般,自己所欲自當先取作。」

於諸經典亦皆如是說,既然暇滿人身如此之珍貴,故當思惟輪迴過患,尋求解脫之道,生出猛烈厭離苦海之出離心。而且非僅自己欲求出離,更當願母變一切有情,亦皆能生出離苦海之心,且思母變一切眾生,遭無明、煩惱等所繫縛而作諸業。善惡取捨顛倒,於善不能精勤修持,恆時懈怠懶惰,反於諸惡業、引苦之事,卻汲汲追求,鍥而不捨,實極可憐、可憫。 因此於彼生出大悲愍心,為令母變一切眾生悉得究竟安樂,乃吾人所應負荷之責任,故於聞思修、戒定慧等諸學處,為利母變眾生願成佛而精進勤修。

37、問:修行是否專注一個法門,就不需要再到處,參訪或者是聽經呢?
答:一般說一法門而入,也就是專注一個法門修持,必須要具備條件,小乘有小乘的學處,中乘有中乘的,大乘有大乘的,各各有它不同的學處所存在。以大乘來講要有,福資糧與慧資糧,兩者融修的學處,也就是要勝俗二菩提心的學處,這二者必須要相融。所以福資糧與慧資糧,這二者必須要俱備融修,那以小乘來講,則是要有方便資糧與慧資糧。

因此不管修淨土也好,修禪宗也好或者密法,都必須要具備這兩種資糧,也就是整個道次第的學處,從出離心、菩提心到空性正見,密法則必須要,四全淨修持的學處,這些悉皆要通達並且融修。所以無論是修淨土,一心不亂地專注唸佛,或者是修禪修密,只要是學處不存在的話,那也就不是真正的一法門而入,因此一般所說的一門深入,也是以這個來作辨別的。假若沒有這個學處存在的話,那麼即使怎麼唸佛也好,怎樣唸咒也好,也將終究無法獲得,佛法的成就與果位。

38、一般所講,佛是覺者,好像也不對的樣子,是嗎?
答: 佛不一定是覺者,因為佛與覺者是四邊法:一邊.是佛是覺者,如釋迦牟尼佛,是佛亦是覺者。二邊.是佛不是覺者,如自性法身佛,是佛不是覺者。三邊.是覺者不是佛,如小乘阿拉哈帝(阿羅漢),或十地菩薩等,是覺者但不是佛。四邊.不是佛不是覺者,如凡夫眾生,不是佛也不是覺者。

39、何謂三邊法?
答: 如男人與人,是屬三邊法。一邊:男人遍人,只要是男人,一定是人,此是單一遍。二邊:人不遍男人,意思就是人不一定是男人,因為有女人故,所以不遍。三邊:不是男人不是人,如石頭、木頭、畜生等。那女人與人也是三邊法,相同的道理。所以化身佛與佛是三邊法:
一邊:化身佛遍佛,只要是化身佛,一定是佛。
二邊:佛不遍化身佛,如法身佛、報身佛等不是化身佛。
三邊:不是化身佛也不是佛,如菩薩法者,不是化身佛亦不是佛。

40、為什麼大小乘佛法、顯教與密教,不同的宗派會互相的排斥呢?
答: 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顯教與密教,只要是釋迦牟尼佛所宣的正法,都可以相融而不相違,不是說一定會,各自排斥互相詆毀,這要從幾個角度來講解。對三乘(聲聞乘、獨覺乘、大乘)、四宗(經部宗、顯現宗、唯識宗、中觀宗)法義通達者,善巧了義、不了義法要。隨機度化,宣講各各修持次第及差別,以大悲愍心來引導。譬如為引小乘者入大乘學處,修顯教者引入密乘,須善說各各殊勝之處,為令之捨小向大,而速得成就、圓滿菩提。然而不是以惡心,究竟來詆毀劣處,則並無重過,若以惡心毀謗,其罪遠勝過殺恆河沙數阿羅漢,所以大、小乘,顯與密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要彼此相融。若以次第來講,有小乘的學處,不一定有大乘的學處;有大乘的學處,則小乘的學處一定要有,這是所要「取」的。而所要「捨」的是,小乘自利為主的意樂(自求解脫為主),那大乘因般若乘(顯教),是大乘金剛乘(密教)的因。修持密故,須要加行共同道,即指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等顯教的學處。沒有顯教,密法就不會存在,但有顯教不一定有密法,有密法的話,顯教一定要有。有前面不一定有後面,後面有的話,前面必須要有,以次第來相融,故三乘歸一乘(金剛乘),四宗歸一宗(中觀宗)。所以大、小乘佛法,顯教與密教必須要通達善巧,取捨分明,可以圓融無礙而融修。

41、請問上師,一般所說,人生是苦海,對不對?
答: 人生不一定是苦海,人生與苦海是四邊法:一邊,是人生也是苦海,就如未出離三界的人生,是人生也是苦海。二邊,是人生不是苦海,如釋迦牟尼佛,是人生不是苦海。三邊,是苦海不是人生,就三界之中的天眾。四邊,不是人生也不是苦海,如無量光佛(阿彌陀佛),不是人生也不是苦海。所以人生不一定是苦海,如果是已超越世間的聖者,則不是苦海。

42、空性是不是佛?
答:空性不一定是佛,佛也不一定是空性,但成佛的空性是佛,也是自性法身佛。空性與佛是四邊法:一邊,是空性也是佛,如已成佛的空性。二邊,是空性不是佛,如未成佛所证悟之空性,如十地菩萨所证悟之空性,是空性不是佛。三邊,是佛不是空性,如釋迦牟尼佛,是佛但不是空性。四邊,不是佛不是空性,如菩薩的菩提心,不是佛亦不是空性,因为属于未成佛之俗谛故。

43、本性是不是佛?
答:本性不一定是佛,佛也不一定是本性,但成佛的本性是佛,也是自性法身佛。本性與佛,是四邊法:一邊,是本性也是佛,如成佛的本性,是本性也是佛,是自性法身佛。二邊,是本性不是佛,如凡夫的本性,是本性但不是佛。
三邊,是佛不是本性,如化身佛、報身佛、光明法身佛,是佛但不是本性。四邊,不是本性不是佛,如菩薩悟空性的正見慧,不是本性也不是佛。

44、滅諦是不是佛?
答:滅諦不一定是佛,佛也不一定是滅諦。滅諦與佛是四邊法:一邊,是滅諦是佛,如離垢自性法身佛,是滅諦也是佛。二邊,是滅諦不是佛,如辟支佛的滅諦,是滅諦不是佛。三邊,是佛不是滅諦,如化身佛、報身佛、光明法身佛,是佛但不是滅諦。四邊,不是滅諦不是佛,如菩薩的道諦,不是滅諦亦不是佛。

45、釋迦牟尼佛的本性、空性、滅諦是不是釋迦牟尼佛?
答: 不是,釋迦牟尼佛與,釋迦牟尼佛的本性、空性、滅諦是相違法,釋迦牟尼佛的本性、空性、滅諦是佛,但不是釋迦牟尼佛。只要是釋迦牟尼佛,就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性、空性、滅諦,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性、空性、滅諦,就不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屬有為法的佛;釋迦牟尼佛的本性、空性、滅諦,是屬無為法的佛,兩者是屬於相違法。

46、何謂同義八法?
答: 如有為法與無常法,無為法與常法是同義八法,是是平,不是不是平,有有平,沒有沒有平。一,是有為法,是無常法。二,是無常法,是有為法。三,不是有為法,不是無常法。四,不是無常法,不是有為法。五,有有為法,就有無常法。六,有無常法,就有有為法。七,沒有有為法,就沒有無常法。八,沒有無常法,就沒有有為法。無為法與常法,亦是同義八法的道理來講。

47、何謂實法與假法?
答: 空性是實法,空性以外的法是屬假法,不管是真的、假的都屬假法,如人的塑像,不是真人(不俱人之性相)是假法。但真的人(俱備人之性相)也是假法,所以假法不一定是假的。

48、實法與假法成幾邊來講解?
答: 實法與假法是相違,只要是實法,不會是假法,只要是假法,不會是實法,兩者是相違。

49、既然空性以外的法,都屬假法,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是假法,那「真的」與「假的」是幾邊?
答:真的、假的都是假法,但兩者是相違。真的不會是假的,假的不會是真的,故彼是相違。

50、那「假法」與「真人」成幾邊?
答: 是三邊。一邊:真人遍假法,只要是真人,一定是假法。二邊:假法不遍真人,是假法不一定是真人,如塑像之假人,是假法但不是真人。三邊:不是假法,不是真人,那就是實法(空性)。

51、再請問「假法」與假人成幾邊?
答: 是三邊,一邊:假人遍假法,只要是假人,一定是假法。二邊:假法不遍假人,如真人也是假法,但不是假人。三邊:不是假法亦不是假人,那亦就是實法。

52、什麼是勝諦,什麼是俗諦?
答: 空性是勝諦,空性以外的法是屬於俗諦,世間與出世間,有為法(無常法)與無為法(常法),除了空性以外的法,都是俗諦。

53、那這樣勝義菩提心,與俗菩提心,是屬勝諦還是俗諦?意義為何?
答: 勝俗二菩提心是俗諦,因為勝義菩提心,是具有菩提心之悟空性的現取慧,若以中观来讲,是悟空性的境者與境空性,如水溶水。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無二中,緣起即性空,性空即緣起,諸法無自性入住之無我慧,是勝義菩提心也是屬於俗諦。空性是勝諦,空性與勝諦在中觀是同義,悟空性是屬於俗諦,空性以外的法都是屬俗諦,故俗菩提心(願、行二菩提心)亦屬俗諦。

54、又請問勝諦與俗諦是成幾邊?
答:勝諦與俗諦是相違,只要是勝諦就不是俗諦,只要是俗諦就不是勝諦,故彼相違。

55、勝諦與勝俗二菩提心是成幾邊?
答:勝諦與勝俗二菩提心是相違,只要是勝諦,不是勝俗二菩提心,是勝俗二菩提心,就不是勝諦。

56、那勝諦的性相是什麼?
答:勝者的正見當中,真實存在的法,就是勝諦(空性)。或勝者的定中,不二現的法。

57、俗諦的性相是什麼?
答:勝者的正見當中,沒有真實存在法,這時候不二現的法,就叫做俗諦。

58、勝諦所成的佛為何?
答:勝諦所成的佛,是自性法身佛,也就是已成佛的空性、本性、滅諦,是自性法身佛。

59、俗諦所成的佛又為何?
答: 俗諦所成的佛,是三身(化身、報身、光明法身)佛。因為勝(勝義菩提心)、俗(願、行菩提心)二菩提心(俗諦),勝義菩提所現証圓滿時,是為光明法身。空性境與境者是「因」,悟空性的現取慧是「道」,悟空性所現証圓滿時是「果」。空性所成的佛,是自性法身佛,悟空性所成的佛,是光明法身佛,而俗菩提心是圓滿,化身佛與報身佛。

60、這麼說,自他二佛,又如何分?
答:佛之二身(法身與色身),法身佛屬自佛(自利的佛),色身佛(報身與化身)屬他佛(他利的佛)。

61、請問仁波切,具德金剛令怖佛之宏揚,以密戒誓言之嚴格,對濁末時世之眾生,違越誓言律儀盛如牛毛,受持此法時,有諸多違犯,既是如此,利益為何?
答: 正因為是如此,唯具德金剛令怖佛,能度濁時眾生懶惰、智慧劣,誓言不淨、戒律不持、邪見、經義不通,道支不尊重、捨法、自大,謗法慢大、壞見慢大、惡見,無明不能消除、五欲重、福德劣、壽命短,精靈起屍、閻王、本母、邪引中斷鬼等。
  
故須具大威力之本尊,此乃具德金剛令怖佛,五特法所俱,並非佛之功德,有不平等之差別,這個本尊好,那個本尊不好。成佛之後功德平等,盡一切過失,得一切圓滿,清淨煩惱障與所知障,圓滿三身(化身、報身、法身)。諸佛為利一切眾生,隨機應化,了義之具德金剛令怖佛,為法身怖畏,不了義顯現報身怖畏、化身怖畏。
  
以具德金剛令怖佛來講,光明與幻化二者所融修,是其他任何本尊所沒有,諸佛終究融回,樂空無別光明法身、報身、化身。於具德金剛令怖佛之化身,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九面表九部契經(十二部經),三十四臂與身、語、意,表三十七菩提支,十六足表十六空性。因、道、果修持的方法,了澈的樂空三身引導,臨死法身、中陰報身、投生化身,光明與幻化平等融修,有別其他本尊觀修之口訣。如轮勝樂以光明為主要的修持,屬母續之本尊;具德集密以幻化為主要的修持,屬父續之本尊。

釋迦牟尼佛所有傳承中,匯歸就這三個本尊,最後又融回具德金剛令怖佛,無有能勝之法,實乃其中口訣之差別,故如聞思修、戒定慧,清淨受持速時成佛。濁時罪業深重,如前所舉之眾生,依然能度成佛,誓言及功課不斷,快則今生慢則十六世內,歷代祖師所保証,必定速得成佛。

62、具德金剛令怖佛,既然這麼殊勝,專此一法修即可,為何還需要傳那麼多的佛法?
答: 眾生有不同的機緣,必須要有相當的福報,才能值遇,聽聞到此法,福報不夠是無法遇到,能入於此法筵中,即能種下快速成佛的因。俱緣之賢者,才有見聞的福份,十方三時一切諸佛,同讚為稀有難得,故宗喀巴大師以此,具德金剛令怖佛,為黃教最主要之本尊。黃教雖有以其他本尊,各各而得成就,但極多數之成就者,以此具德金剛令怖佛,奉為最主要修持之本尊,而速獲一切的成就。此本尊能迅速除內、外四魔(無明魔、蘊魔、天子魔、死魔)之障礙,內大慈大悲外現忿怒,是所有本尊中最極忿怒王,調伏一切熾盛惡毒眾生,故是濁世最應機之法。

63、問誠如所言,那是不是需要有相關的法來輔助。
答: 是也,需要有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之顯教要義來加行,共同道需要成熟,也須融修上師猷釓等,須依上師口訣及修持法要,於道容易成熟。於浩瀚的法海中,取精要而修,務需於顯、密通達了澈,方能悉獲成就。

64、請示仁波切,有說法性即佛性,這樣講如理嗎?
答:法性不一定是佛性,佛性是指眾生都有成佛的善根,也就是快乐都可以圆满的意思,所以佛性不一定是佛,而已成佛的本性、已成佛的空性是佛。悟無自性之空性成佛時,空性是佛是常法,悟空性是無常法,而且未成佛所悟的空性不是佛。法性是無自性,不一定是佛,所以法性即佛性之說,由此可知並非是正確的。

65、請示仁波切,常聽一些法師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佛,佛即眾生,這樣的說法似有諸多矛盾,祈請開解。
答:心不一定是佛,如未成佛的心不是佛,但釋迦牟尼佛的心是佛,所以心不一定是佛,也不一定不是佛。佛也不一定是心,如自性法身佛,是成佛的空性、成佛的滅諦、成佛的本性,是屬於無為法,所以不是心,又有說本性是菩提心,這也是不對的。佛也不一定是有情眾生(生者),有情眾生(生者)也不一定是佛,所以是有情眾生又是佛的,就比如釋迦牟尼佛,但釋迦牟尼佛是佛,佛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心是佛,而不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說缘起性空是一味,三無差別,心自性空,佛也是自性空,眾生亦是自性空,此三者皆自性沒有,而諸法都是同樣的道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二。雖然色不是空,空也不是色,但自性没有是沒有差別。

66、請上師開示,常聽人家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這樣的嗎?
答: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攝六根、念念相續、無念而念、憶佛念佛,此密意必須要了徹佛的法、報、化三身,才能真正憶佛念佛。如是稱念佛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方能與佛之菩提心與空性智慧等,廣大甚深學處相應,而積集福慧二資糧。一般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念念相續都在,佛的功德中入住所講,而不是說以為心中有佛就是佛,若要心中有佛,必須對佛要有所認識,然後方能於上中下三根普被。十地菩薩於慈氏靜慮(禪定),剎那越過金剛喻定即成佛,如此十地菩薩的心都不是佛,更何況其他。若心本来是佛(清净圆满),应当不用修持即是佛,若還必須透過修持才能成佛,那麼除非原本就不是佛,不然就是於修持成佛之後,盡未来际又要回頭变成凡夫(无明),由此可知「心本來是佛」這樣的說法,根本是矛盾且錯謬的。

以密法來講,修密法時自觀本尊佛,自己若未成佛要心知肚明,但本尊佛慢中不離,也就是在佛的身語意功德中猷釓,身轉變為佛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語轉變為佛語,六十四支妙音,意轉變為佛意,二十一種無漏慧。所以需要通達顯教所有教理,融修密法之四全淨(身全淨、處全淨、受用全淨、事業全淨),自身觀為本尊身,自意觀為本尊意,而在此佛慢中剎那不起疑心,並要斷除凡思及庸常顯執之障礙。

因此在密法的觀修本尊佛,必須要具量之上師、清淨之傳承與具量之本尊,而與顯教所講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不同之處,是在於密法之自觀本尊身、本尊意,是要有全圓之教證,「因、道、果」快速成佛之方法。所以密法是「佛果」當法修,以「佛果」作為因,於道中修,佛果去成,需有圓滿之教證,以百分之百不可分别的猷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並非唸咒就是密法,唸佛即是顯教。

67、一般說空性不可說、不可說,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那為何釋佛在各經宣說,但卻又說不可說呢?
答:空性當然可以講解,不可說的意思是指,空性唯獨聖者的境中才出現,但是一般凡夫可以透過,正確的傳法者所宣揚,而獲得法義上的瞭解,並從分識到不分識而現證。所以不可說的意義,是指甚深密意,無自性中宣說的意思,自性無有,離常斷等四邊,且於未成熟者前不宣,故稱不可說。

68、 問:有習氣一定不好嗎?佛有習氣嗎?如果貪瞋癡很重的話,那適合修行嗎?
答: 習氣不一定是不好的,因為有好的習氣跟不好的習氣,像大悲心、菩提心是好的習氣,以及善良的心,悲心、慈心、愛心這些都是。那不好的習氣則比如貪心、瞋心、邪見、慢心、嫉心等,這些都是屬於不好的習氣。那貪心也可以轉變成功德,淨化成好的習氣,就如同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轉變成清淨的貪,也就是色空不二的道理,所以貪不亦空、空不亦貪,以空性的智慧當中,那麼即使貪中生亦無有貪,反而變成修行之功德,因此這樣的貪,就變成是一種好的習氣,而並不是說有習氣,就一定都是不好的。

所以佛當然也有習氣,就菩提心與大悲心等的習氣,因此一般都誤解,只要是習氣都是不好的,但是我們聞法聽經,就是為了要種下善根的習氣,就好像輸入電腦一樣的道理,一旦習氣種下,將來生生世世就可以受用得到,所以這樣的習氣,是必須不斷地串習和累積深種的。因此貪瞋癡很重的人,是不是可以去修行,是不是適合學佛?其實這樣的人更應該去修行,而且也一樣適合學佛,因為每一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善根,即使畜生也好,餓鬼、地獄無量無邊的眾生也好,沒有一個眾生沒有佛緣。

因此既然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有快樂圓滿的善根,比如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於六根、六識、六境中,為什麼可以生快樂,也可以生痛苦呢?因為它有這個因存在,那既然生快樂的因存在,就一定有圓滿的方法,可以去究竟獲得,所以圓滿之後,也就是成佛的境界。因此沒有一個眾生是沒有善根的,因為沒有善根的話,就生不了快樂也生不了悲心,即使一個很惡毒的眾生,他還是有悲心存在的,只是大悲、中悲、小悲不同,而遇境能不能生出這個心而已,所以罪業怎麼樣重都可以消滅的。因為每一個眾生都有佛緣,只是在這現前當中,有沒有辦法度化的緣,一旦緣份成熟,可能明天或可能來世,也可能無量無邊盡未來際,一切眾生最後都一定會成佛的。終究日復一日只有成佛的路,所以無論貪欲很重瞋心很強烈,或者邪見很深的人,一樣都可以得度,也終究都能獲得究竟圓滿的快樂,也就是成佛的境界。

69、請問仁波切,我們說眾生都是「未來佛」是嗎
答:還未成佛的每一個眾生,未來肯定都會成佛,只是時間先後快慢不同而已,而未來會成佛,並不是「未來佛」,未來佛一定是佛,也就是現在或過去已經成佛,未來會來示現住世的佛,如賢劫千佛中 ,現在是第四佛,釋迦牟尼佛的階段。前面三個佛是過去佛,彌勒尊佛則是未來佛,示現賢劫中第五佛,因此過去有無量劫諸佛,未來亦有無量劫諸佛。

70、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能把它轉成成佛的因嗎?
答: 當然可以,無論你吃飯、睡覺、吃喝玩樂也好,全部都可以轉變成成佛的因,看你的動機,譬如一粒米給鳥吃,你就轉變一個動機,為利益一切眾生願成佛,而以這樣廣結善緣的方式,於自他才有大利。